本文探讨了跨链技术在解决区块链孤立问题中的重要性,分析了跨链和多链的区别、现有的跨链解决方案及其优缺点,以及面临的安全性挑战和用户体验问题,强调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创新,以提升安全性和操作效率。
在區塊鏈和Web3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跨鏈技術成為解決不同區塊鏈孤立問題的重要關鍵。本篇文章探討跨鏈技術、現行的解決方案以及不同模式的優缺點,以及面臨的挑戰。
Generate by Copilot
區塊鏈與Web3經歷了幾年的發展,雖然幣價有漲跌,但開發卻依舊蓬勃,從 CoinGeocko 上已經可以查詢到188條區塊鏈,各個區塊鏈就自身的應用場景所做的架構設計,導致各區塊鏈對於存取控制、驗證機制、網路規模均有不同,也導致了區塊鏈之間無法互通的孤立與碎片化的現象,造成應用和體驗的複雜度。
Chainlink
在不同區塊鏈之間,進行資料(Data)傳輸與資產(Token)的移轉,就是「跨鏈」,或更精準地稱之為「區塊鏈互操作性 Blockchain interoperability」。
區塊鏈可進行跨鏈所帶來的好處與效益,最主要還是增加應用、降低使用者體驗門檻,而跨鏈協議與機制,也替開發者降低部署於不同區塊鏈上的開發成本,也是Multi-Chian與Cross-Chain的主要差異之一。
Chainlink針對Cross-Chain與Multi-Chain進行了根本差異的定義:
跨鏈 (Cross-Chain):
Cross-chain dApps function across multiple different smart contracts deployed across multiple different blockchains.
跨鏈的Dapps,可以在不同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運行其功能,而不需要在不同協議網絡上部署多個獨立版本。
多鏈(Multi-Chain):
Multi-chain dApps are deployed in multiple individual versions across distinct networks.
多鏈的Dapps,在每條鏈上,都由一個獨立的智能合約部署,這些合約之間沒有交互作用與關係。
比對Cross-Chain與Multi-Chain,可以從下表看出解決方案的差異:
目前實際案例與應用最多的場景在資產(Token)跨鏈,而依據資產跨鏈的方式分類,有以下三種模式:
*Lock/unlock並非token合約中的函數,因此不受Token發行者的合約限制
跨鏈技術解決區塊鏈碎片化、提高資金效率。雖然跨鏈技術具備巨大的潛力,也在眾多Defi項目上刺激了交易量與TVL,但目前仍有許多挑戰和風險,特別是在安全性方面。根據Defillama的統計,跨鏈橋已成為黑客攻擊的主要目標,至今已有超過$2.86B美元從跨鏈橋中被駭。因此,如何在提供良好用戶體驗的同時保障資產安全,成為跨鏈技術發展的關鍵議題。
除了安全性問題,對用戶的操作體驗也是造成多鏈環境下的使用障礙。即便有了跨鏈解決方案,在過程中通常會涉及多個步驟,一個簡單的跨鏈轉帳可能需要手動選擇橋接協議、批准交易、等待多個區塊確認,整個過程耗時且繁瑣,容易讓大眾卻步,且大多數跨鏈方案都需要在源鏈與目標鏈涉及多次的智能合約交互,需要支付更多的Gas Fee,增加了跨鏈成本。
未來,跨鏈技術需要進一步的創新和改進,不僅要提升安全性,還要減少用戶交互的複雜性,並提高跨鏈操作的效率;近期區塊鏈發展生態中所提出的Chain Abastraction,提供給用戶直觀簡單的操作步驟、聚合處理交易降低費用等方式,進而改善用戶體驗,在新加坡Token 2049期間也有不少的討論與相關解決方案提出,像是 1inch cross-chain swap 或是 Across Cross-Chain Intents。
往下走,持續研究降低這個多鏈世界的複雜度,普及應用才有機會更往前一步。
參考資料:
What is Cross-Chain? | Chainlink
Cross-chain vs Multi-chain » Explained | Chainlink
Blockchain Bridges: A Deep Dive into Cross-Chain Interoperability
What Is A Cross Chain Bridge? | Chainlink
- 本文转载自: medium.com/taipei-ethere...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