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宇:区块链与经济协作

  • 寻觅
  • 更新于 2020-11-18 14:16
  • 阅读 3863

区块链可以被理解为分布式账本、账户交易数据结构下的支付体系或者支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资产通证体系;而建立在这一切之上,区块链更可以理解为一种经济协作工具,通过可信的商业契约和利益分配完成经济协作。

以下内容整理于张新宇于第六届金融科技国际会议分享,仅代表个人观点。

今天就“区块链和经济协作”这个题目提出一些个人对区块链技术如何促进经济循环的发展的猜想,很不成熟,请大家匹配指正。

首先,总结一下我们从实际项目中看到的5个阻碍经济循环的矛盾,分别是:

1. 信息化建设大量投资和数据积累 VS 部门保护下的数据孤岛

过去二十年的信息化建设导致了大量数据的积累,但是数据的共享一直不能有效实现。这主要是利益分配问题,而不是技术对接问题,数据孤岛广泛存在于政府部门、行业合作和企业内部之间,因此积累的数据没有完全发挥其帮助生产和治理效率提升的潜力。

2. 交易的需求 VS 可信的信用记录

如果把经济活动比作广义的双方和多方的“交易”,那么交易多方的信用就是交易达成的重要前提。目前个人信用主要存在于大型互联网支付平台,而企业信用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用则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3. 金融系统风险控制 VS 实物资产数字化红利

我个人认为通证应该进一步细分为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数字资产,特别是实物资产数字化是大部分企业使用区块链的领域。资产数字化可以带来的流动性红利,例如非标资产转变为标准份额的红利等等,但是必须防范类似“空气币”的出现。

4. 账期管理 VS 中小企业融资难

账期实际成为制约和条件企业生产的重要因素,由于账期的存在导致了中小企业流动性普遍困难,加之中小企业自证信用的困难,导致企业融资难成为一个制约因素。

5. 世界制造大国、农业大国 VS 品牌大国建设

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从消费量和生产量来说,也是农业大国。但是大量初级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品牌溢价并不属于中国企业,使得农民和大量生产型企业利润只能获得很低的收益,从而阻止了扩大再生产和消费。即我们离开品牌大国尚有距离。

其次简单回顾下区块链,我认为区块链包括三个范畴,即底层分布式账本、账本技术支持的通证体系,这两个范畴大家说的比较多,而第三个范畴区块链是一种生产关系协作工具和激励体系。这种体系通过寻找“信任”在各行业变现的方式发挥作用,可以包括更低的交易成本,广义的“信用”体系、穿透式的可信信息共享和去中介等方式。

_20201118141008.png

从数据共享到数据协作

基于此,就数据孤岛问题,区块链可以提供的是解决数据可以成为一种资产,即可确权、可交易、可规范所有权、使用权、分红权和处置权的机制。具体可以通过三个层次:

1)通过数据使用方将算法植入数据所有者获得结果从而在不接触原始数据的情况下获得数据一次使用权;

2)通过政府或者有信用的第三方建立可信的数据环境,促进使用方和所有方在可信环境上的计算并获得结果;

3)最高层次,可以利用多方安全计算,在双方互信不透露查询信息和数据分区的情况下完成数据使用。

以上,区块链提供了原始数据的防伪和存证,即让使用方虽然无法接触数据但是可以相信数据为真实。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数据使用都将在链上留痕,作为部门数据协作下各个部门提供的数据支持的可信证据。之后可以基于通证发行工作量证明,并将之与部门考核、政府服务和经济成果相挂钩。充分保证数据提供者的利益,而这种利益不一定是经济收益,也可以是部门嘉奖或者社会信誉等,但是都基于区块链+通证的可信数据协作之上。

_20201118141012.png

建立基于去中心化身份的信用体系

第二个范式改变是通过去中心化的数字身份,将账户所有权从平台移送到个人和法人。在此基础上,政府可以获得身份数据和行为数据,而平台只能获得部分行为数据。而个人(包括法人)才可以获得全部身份和行为数据,并选择是否和如何共享给第三方。

在此基础上,未来的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平台服务方并不能像今天这样不经过用户授权而任意使用用户的数据;数据成为个人的一种新的可能收入;但是另一方面,各个应用场景的提供方也可以为自己的服务要求必要的身份数据验证以满足监管和自身服务的要求,这是一种新的博弈方式。

而数字经济时代,我们也将越来越发现账户是数字ID、数字身份和数字信用的结合体。

_20201118141015.png

在资产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的基础上的实物资产数字化

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化可以突破物理世界的隔阂,实物资产数字化可以获得的红利也来自于流动性、融入更大的市场和更低的交易成本。我们倡导的风险控制,在于区块链需要与物联网和5G等技术的融合,打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沟通方式。

以农作物为例,不是仅仅从流通环节开始简单的溯源存证,而是从土地确权开始,结合智慧农业将土地上的水肥一体化、气候、虫害等数据采集上链,并结合非同质化通证形成完整的初级农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如果涉及加工,则还需要与智能制造相结合,完成加工过程原料批次、配方、工艺等方面的数据采集。保证终端消费者可以从终端产品穿透到整个种植和加工过程,而数字资产也是基于实物资产一一对应的方式发行。

_20201118141018.jpg

通过数字资产的支付结算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通过可信数字资产的方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支持“物物”交易,即法币依然提供计量单位功能,但是线上的数字资产之间完成直接交换,从而避免法币交互媒介带来的资金成本。我们的创始人周沙(笔名 井底望天)就提出过未来中国的GDP,每5块可能有4块是来自通证结算(依然以人民币计价),1块来自人民币交易。

另一方面,通过可信的数字资产形成包括订单农业、M2F等新的生产方式,去除中介,终端消费者通过提前定金甚至全款的方式完成订购,农民和企业在生产前获得了订单(通过全生命周期可信的生产数据获得的品牌和商誉)。

在此,我个人对通证的进一步分化,即持有数字货币是以传统上追求资本增值,即交换价值的实现为目的;而持有(至少是部分)数字资产,则完全是为了其使用价值,这在食品安全、供应链重组、订单化生产等都有真实的需求。

_20201118141021.png

通过可信技术促进品牌孵化

这就涉及到第五点,即品牌的孵化。如果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并且将其可信数据用于相应的资产数字化过程,则其是否可以提供可信的品牌和生产标准从而获得部分品牌溢价。通过我们已有案例证明,在消费者可以相信产地和工艺的情况下,终端销售价格可以是原来的3倍,因此我们相信品牌和标准的孵化也许可能可以用与之前大量营销费用或者明星代言的方式外,也逐步加入可信技术(物联网+区块链+5G)的元素。

_20201118141024.png

叮当小柜演示实物资产数字化和三流合一

最后,我用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资产数字化对于经济协作可能带来的作用。这是一个叫“叮当小柜”的共享自动贩卖机的项目,项目方希望能在珠三角完成5000台自动贩卖机的网络。在传统的方式下,项目方通过融资或者通过贷款获得资金后自行采购设备布网,而通过平台,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售后回租的方式采购自动贩卖机并返租给平台运营。

在这种模式下,平台的运营潜力可以获得最大的发挥而突破自有资金的限制。个人投资人可以通过区块链获得可信的设备监控、运营记录和收入记录。三方分配的资金流虽然是小额的,但是依然可以在链上完成从而大大降低了多方交易成本。

此外,由于参与方通过区块链钱包(数字ID)参与,其可信的收入都可以用于其链上数字信用的构建;软饮料厂商可以获得真实的销售数据,并且获得通达其真实消费者的途径(通过链上采购其产品的数字ID)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市场活动(链上积分);而设备本身通过其可信的收入记录、维护记录通过非同质化通证完成资产数字化,并可以在链上轻松转让。

_20201118141028.png

区块链应用的最高层级是作为协作工具改变生产分配

综上,区块链可以被理解为分布式账本、账户交易数据结构下的支付体系或者支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资产通证体系;而建立在这一切之上,区块链更可以理解为一种经济协作工具,通过可信的商业契约和利益分配完成经济协作。 _20201118141031.png

点赞 0
收藏 0
分享
本文参与登链社区写作激励计划 ,好文好收益,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寻觅
寻觅
江湖只有他的大名,没有他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