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探讨了区块链领域中桥(Bridge)和跨链互换(Cross-Chain Swap)的概念及其区别。桥主要用于在不同区块链网络之间转移资产,而跨链互换则允许用户直接在不同链上交换资产。文章还分享了作者使用 Wormhole、deBridge 和 Orbit Finance 等平台的实际经验,并介绍了如何在 Pintu Web3 钱包中使用跨链互换功能。
区块链生态系统和去中心化应用(dApps)的增长,为用户参与各种活动铺平了道路,无需第三方参与,范围从资产交易和 NFT 购买到使用去中心化金融 DEFI5.30%->当前 DEFI 价格Rp 52,225.30% 市值 Rp 67,3 亿交易量 Rp 3,11 亿流通供应量 Rp 1,87 亿服务。然而,随着区块链网络数量的不断增加,互操作性挑战已成为主要障碍。幸运的是,出现了一些解决方案,例如 Cross-Chain Swaps 和资产 Bridges。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两者,从它们的定义和主要区别到它们在 Web3 生态系统中如何使用的实际示例。
Bridge 是一种能够将加密资产从一个区块链网络转移到另一个区块链网络的机制。这个过程是通过使用 智能合约 实现的,智能合约 可以执行关键功能,例如锁定源链上的资产,在目标链上 铸造 token,以及管理跨链数据。
借助 Bridge,用户可以将 ETH 等资产从以太坊网络移动到 Arbitrum 或其他区块链网络,而无需出售其现有资产。
在许多 Bridge 平台上,常用的机制是 lock-and-mint,即资产锁定在源链上,并在目标链上铸造其代表物。可以转移的资产通常仅限于已在 Bridge 的 智能合约 系统中专门支持或配置的 token。
从技术上讲,Bridge 充当区块链之间的中介,以中继和验证跨链数据,尤其是在将资产表示从一个网络转移到另一个网络的过程中。
例如:
Cross-Chain Swap 是一种允许用户直接将加密资产从一个区块链网络 交换 到另一个区块链网络的机制。此过程在 Web3 生态系统中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替代方案,使用户能够在不同的链上交换 token,而无需经过一系列手动步骤,例如 Bridge 或在平台之间切换。
虽然它的基本功能类似于中心化交易所 (CEX) 上的资产交易,但 Cross-Chain Swap 提供了一种更去中心化的方法,并简化了活跃于多个区块链网络上的用户的流程。
Bridge 和 Cross-Chain Swap 都需要交易费用才能运行。这些费用通常以源网络的 原生 token 支付。例如,如果用户想要从 Arbitrum 网络上的 ETH 执行到 Optimism 网络上的 OP 的 Cross-Chain Swap,他们将需要在 Arbitrum 上拥有 ETH 才能支付交易费用。
Cross-Chain Swap 涉及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这些过程隐藏在一个看似简单的界面之后。一般来说,用户需要在源网络上持有 原生 token,并选择他们希望在目标网络上收到的资产。
一旦用户通过 Cross-Chain Swap 平台发起交易,智能合约 将锁定或销毁源链上的 token,然后在目标链上铸造代表性资产或交换后的 token。
整个过程通常通过 Bridge 和跨链 DEX 的集成自动执行。可用资产取决于这些 DEX 中的 流动性 以及所用 Bridge 协议支持的 token。路由 机制有助于确定完成跨链交换的最有效路径。
乍一看,Bridge 和跨链交换可能看起来相似,因为两者都可以在不同的区块链网络之间进行交互。但是,它们在目的、机制、优势和局限性方面存在根本差异。完整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方面 | Bridge | Cross-Chain Swap |
目的 | 将资产从一个网络移动到另一个网络 | 将资产从一个网络交换到另一个网络 |
资产类型 | 通常是相同的资产(例如,以太坊上的 ETH > 另一个网络上的 WETH) | 不同的资产(例如,以太坊上的 USDC > BSC 上的 BNB) |
机制 | 智能合约 Bridge(通常使用 lock-and-mint 机制) | Bridge + 跨链 DEX(路由)的组合 |
用户流程 | 用户必须经过几个步骤:先 Bridge,然后手动交换 | 交换过程一步完成:只需选择资产和目标网络 |
优势 | 不需要流动性(lock-and-mint 模型) | 范围广泛的可交换资产,具体取决于可用流动性 |
缺点 | 有限的资产(一些 lock-and-mint Bridge 服务仅支持智能合约中配置的特定资产) | 如果要交换的资产流动性较低,则滑点可能很高 |
作为一名积极参与并热衷于探索 Web3 生态系统的人,我尝试过各种 Bridge 和 Cross-Chain Swap 平台来支持我的活动,例如 空投、 挖矿、DeFi、GameFi 和购买尚未在中心化交易所 (CEX) 上市的 token。
我使用过的一些平台包括 Wormhole、deBridge 和 Orbit Finance。其中,Wormhole 专注于 Bridge 服务,而 deBridge 和 Orbit Finance 提供 Cross-Chain Swap 功能。根据我的经验,这三个平台足以支持我在不同区块链生态系统中导航时的需求。
对于 Bridge 原生资产(如 SOL、ETH、SUI 和 HYPE),我更喜欢使用 Wormhole。原因很简单:交易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到目前为止,我执行的每笔交易都在一分钟内完成。
但是,使用像 Wormhole 这样的 Bridge 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你仍然需要在目标网络上持有原生 token 才能支付交易费用。
例如,当我将 SOL(在 Solana 网络上)Bridge 到 WSOL(在以太坊网络上)时,我仍然需要在我的 钱包 中拥有 ETH 才能与以太坊网络进行交互。对于某些用户来说,此要求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障碍。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像 deBridge 和 Orbit Finance 这样的 Cross-Chain Swap 平台来解决。在网络支持和易用性方面,我个人更喜欢 deBridge。它允许我直接执行跨链交换,甚至直接交换到目标网络上的原生 token 来支付交易费用,从而使流程更加高效。
我通常使用 deBridge 来购买我感兴趣的 token。我只需复制并粘贴 token 的合约 地址 并批准交易。如果该 token 没有直接在 deBridge 上提供,我首先交换到目标链的原生 token,然后通过该网络上的 DEX 购买所需的 token。
总的来说,Cross-Chain Swap 比简单地 Bridge 原生 token 感觉更实用。根据我的经验,Bridge 费用通常略低,这是有道理的,因为 Cross-Chain Swap 通常依赖于更复杂的路由系统来找到要交换的资产的最佳路径和价格。
使用 Bridge 时,我仍然需要在每个目标链上准备原生 token 才能支付交易费用,如果我还没有这些 token,这可能会效率低下。使用 Cross-Chain Swap,该过程变得更加简化,尤其是在跨生态系统的动态多链活动中。
Bridge 和跨链交换都为用户提供了在不同区块链网络之间进行交互的能力,但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具体取决于具体情况。当用户想要在网络之间转移资产而不将其转换为其他 token 时,Bridge 是理想的选择。
另一方面,跨链交换通过允许用户交换资产(非原生 token 或直接交换为目标链的原生 token)以进行进一步交易来提供更大的便利。通过了解每种方法的差异和优势,用户可以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来支持他们在不断发展的 Web3 生态系统中的探索。
作者:Ilham Trierasyidi
- 原文链接: pintu.co.id/en/academy/p...
- 登链社区 AI 助手,为大家转译优秀英文文章,如有翻译不通的地方,还请包涵~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