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区块链行业现在能从事的技术方向在哪里?区块链经历了炒币,挖矿,仿改以太坊链,去中心化金融之后,如今能从事的方向到底在哪里?
最近一直在思考区块链行业现在能从事的技术方向在哪里?区块链经历了炒币,挖矿,仿改以太坊链,去中心化金融之后,如今能从事的方向到底在哪里?我看过最近的一些关于区块链的沙龙会议讲座,大佬们都纷纷表明了对以后区块链发展前景的看法,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谈到web3.0和跨链,以及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相结合。
如今,随着链的发展越来越多,让开发者,投资者以及区块链布道者一直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区块链的发展方向。到底我们应该也像市面上一样也开发出一条公链参与公链的竞争,还是选择合适的链部署自己应用方面的赛道,而对于应用方面的赛道,又该何去何从?
从事区块链工作多年的我,如今也慢下来开始思考起初最简单的问题。区块链是什么?区块链能为我们的人类生活改变什么?区块链能颠覆以往的传统互联网模式吗?区块链真的是场值得继续努力摸索继续坚持下去的革命吗?其实,区块链发展至今我也一直在想,如果区块链与老百姓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这个世界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如果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结合强强联合,那么这个世界又会是一场什么样的壮观场面?
站在区块链外面的人一直都有这样一种呼声:“区块链就是个噱头,就是个骗局,实际的能解决生活痛点的应用都没有,真的是非常垃圾”。也对,区块链三个字讲了好些年了,对于普通用户来讲,确实在生活中没有看到一丁点实际的落地应用,大多数都是在金融领域买卖币,真的是让人大失所望。
作为开发者,从技术的角度上来分析区块链当前的情况。
从链的发展上来看,由于以前以太坊和比特币的tps极低,交易速度极慢,所以也就有了专门开发公链的团队开发出来了百万级甚至千万级tps的公链;由于以太坊上的用户众多,高手续费让人望而却步,所以也就有了layer2的产生和以太坊的升级optimism rollup和zkrollop的出现;由于每条链都是处于彼此孤立的状态,所以又有了异构链的产生。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道理,大家都是围绕着以太坊的一些痛点来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这也就造成了我的困扰之一,这么多的公链,到底该往哪条链走?有些公链都有属于自己的技术栈要求,到底我们的技术方向又该何去何从?
从应用的发展上来看,以前的应用方向一直都是中心化交易所以及钱包开发。大家都在研究中心化交易所的实现,量化的实现,以及单链钱包,多链钱包,多签钱包等的实现。总结一点,大家都在跟各种各样的区块链的代币打交道。中心化交易让我们可以买卖币,钱包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管理代币。但不幸的是,中心化交易所起初也是割韭菜的好手,而钱包也是存在各种致命的漏洞。如今,大家就开始往去中心化领域发展,也就有了去中心化交易所,流动性挖矿等一些项目等兴起。总结一点,大家还是围绕着的代币做投资管理,在应用方面的发展还是没有涉及到老百姓的生活领域又或者是更高级别的国家乃至世界问题的领域。难道区块链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管是什么应用存在,还是只能围绕着代币做资产投资管理了吗?
2023年,大部分人都开始部署自己的赛道。有开发公链的,有研究跨链的,也有研究联盟链方向的。但是,确实,大家已经慢慢褪去了去中心化金融的热度了。这种换一条链就可以将原有的应用完全部署到新的公链的方式,已经慢慢褪去了。而现在对于开发者来说对于技术的要求也是非常高,开发公链,跨链对于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但是,对于现在这个市场环境来说,在没有很好的项目之前,大多数的研究还是比较保守,像开发公链,跨链这都是可以在现有的一些源码,协议中得到些许灵感进行修修改改。
如今,大家都在讨论web3.0,我们就先来谈谈Web3.0。
在谈Web3.0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Web1.0和Web2.0。Web1.0,Web2.0和Web3.0是互联网发展的不同阶段。简单来说,Web1.0是静态网页,Web2.0是动态网页和社交网络,Web3.0则是以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智能网页。
Web1.0在90年代初,网络平台只能单向对用户提供内容,相当于只读模式。简单来说就类似于看电视,虽然有很多频道供我们选择,但是电视节目都是规定好的,我们只能被动接收,无法产生互动。早起的网络内容主要都是新闻资讯,比如当时的三个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就是web1.0的典型代表。
随着信息传递方式的不断变化,就像马斯洛需求层一样,发展解决了温饱,就会进阶到更高一个层级。1999年,企鹅横空出世,大家都沉迷在qq聊天时无法自拔。互联网的迭代升级,迎来了web2.0时代。从打字到语音再到短视频直播,用户不在只是内容接收方,也可以成为内容生产者。互联网从平台的单向传播编变成了用户间的双向互动。于是,海量数据开始源源不断向中心化服务器汇聚,流量,用户,时间掌握在谁手里,谁就是老大,平台垄断也随之产生。
在web2.0的核心模式下,用户享受全新互联网体验的同时,也逐渐被算法所掌控,平台垄断导致的商业模式单一和数据安全等社会问题不断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创新,随着强监管时代的来临,合规划运营于寻找新增量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为web3.0的登场带来了新的契机。
Web3.0是去中心化,智能化的互联网技术,是我们所处的web2.0技术的下一代,它将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更加安全和透明的数据交互和数据隐私保护。同时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互联网体验。相较于现在的2.0,3.0将使得互联网的基础架构更加分散化,不再依赖于中心化的技术公司和服务器,而是由分布在全球的节点共同维护。举个例子说明一下2.0和3.0的区别。
twitter作为一个2.0的应用,他是一个中心化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可以创建个人资料,发布消息,分享照片和视频等,同时也可以与其他用户互动和交流。但是用户的数据和信息都是存储在twitter的服务器上,用户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数据和隐私。那么假设存在一个3.0的社交网络,不再依赖中心化的技术公司掌控用户数据,而是通过区块链和加密技术处理和存储数据,这将使得该社交网络更加安全,透明和可靠。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和个性化的服务,包括社交推荐系统,情感分析和舆情监测,智能客服和聊天机器人以及虚拟人物和社交互动等。这些应用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并促进社交网络的发展和创新。
除了社交网络,3.0可以支持更多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例如去中心化金融,去中心化市场和去中心化身份管理等等。总之,web3.0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公平和开放的互联网。让用户更加自主的掌握自己的数据和财产,推动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为人们带来更加智能,自由和安全的在线体验。同时也为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layer2。
在谈layer2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layer0和layer1。很多人将 Layer0 定义为区块链基础设施服务层,但我觉得这个概念还是太大太粗,目前我认为 Layer0 的关键词就是发链、多链与跨链,核心内容落在了跨链通信与模块化区块链,所以讲清楚了跨链通信和模块化区块链,Layer0 的内容也就基本覆盖了。
先说说跨链通信,要注意跨链通信和跨链不一样,跨链通信是一个技术实现,跨链则是一个业务场景。
跨链是区块链极其重要的能力,假设每条链都是一个银行,如果区块链无法跨链则等于无法实现银行转账。 我们常说的跨链是指资产跨链,即我想把 A 链的 aToken 跨到 B 链,首先 Token 的项目方需要在两条链上都发行自己的原生 Token,然后使用跨链桥来进行两边 Token 的“转移”,转移打引号的原因是转移的过程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从 A 移动到 B,其工作原理是将 A 链的 aToken 锁定,然后再在 B 链铸造对应数量的 bToken。
至于 A 链锁定资产,到 B 链铸造资产这个中间的过程则会产生很多问题,主要就是通信的问题,A 链如何通知 B 链“张三刚才在我这里锁定了20个 aToken,你现在赶紧的给他弄20个 bToken 出来”呢?链本身是封闭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链下的监控来连接两条链的资产变化情况,比如我写个脚本之类的。但这不够 native,也不够安全,所以跨链桥经常出问题,跨链通信则是主要解决多链之间原生信息传输的问题。
其次,我们讲下模块化区块链,跨链通信这个词大家能够理解确实还挺底层的,属于 Layer0,但模块化区块链这个词大家乍一听会觉得非常“大”,不像是一个 Layer 即层的概念,而是一个“全套”,就是区块链是一个汉堡的话,Layer 就是里面的生菜、肉饼和面包片,但是模块化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全套大汉堡而不是某一片生菜。
如果从广义的概念来说模块化区块链是一种“架构”,layer2 也是模块化区块链,将计算层模块化抽象出来,但是从目前狭义的对于模块化区块链的定位来说,我们要明白将区块链模块化以后的目的是什么,从而再定义其处在哪一层,我认为最直接的目的是在于如何能够更简单快速的去发一条链出来,模块化的效果是能够把区块链技术架构拆的更清晰,封装的更完整,然后开箱即用就像是搭积木一样,可以直接使用模块化区块链的能力用更低的成本发一套新链出来。你可以粗糙的理解成模块化区块链的目的是发一条 Layer1 出来,这样是不是就理解为什么它处在 Layer0 了。
模块化区块链的对立面是目前大多数 Layer1 都属于单体区块链,也就是一条链承担了共识、数据可用性和执行的工作。共识:整个网路中节点决定打包哪些交易,以什么顺序打包;数据可用性:就是验证某个区块是已经完成广播是写入链上的;执行:具体交易和状态的变更。如果一条链把这三件事都干了,那它就是单体区块链,也就是目前 L1 面临的问题,交易、结算、出块都排着队完成。所以设计思路就是把共识、数据可用性和执行这几个区块链核心工作职责给拆开,每个职责单独做一条链即一层,然后各司其职干好自己的事,再将其拼装组合到一起。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意识到了,这就是 30 年软件开发都遵循的模块化设计原则,封装多态耦合内聚那套理念,把一个复杂系统拆分职能,各干各的,再组装到一起,所以至少这条顶层设计理念是一直存在的,将这套设计理念应用在了区块链设计上,并不是什么很新颖的理念。
然后当说到将共识、数据可用性、执行拆分出来成为一条链,大家应该意识到这就是 L2 在做的事,rollup 扩容思路就是将执行层单独拿出来做一条子链去完成以太坊的交易处理工作,然后将结果再返回至以太坊主链,所以 rollup 其实就是模块化设计理念,所以如上文所说广义的模块化区块链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它是一种概念或者是设计理念,但狭义的模块化区块链则是指将区块链的共识、数据可用性的底层能力封装起来,这两层也是对于一条区块链的地基,复杂度和难度也是最高的,然后这两层能力具备了新发一条链就门槛和成本很低,只需要将精力关注于自己的业务与计算。
所以 Layer0 的概念至此总结一下,其工作主要集中在发链、多链和跨链这三层,让发链变得更简单,但发了这么多链互相不通那也无法形成合力,于是需要解决跨链的问题。
Layer1 是底层区块链,熟知的比特币、以太坊、币安链都属于 Layer1,以及 Avalanche、Near 和 Terra 等,因为它们都是自己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网络,在自身区块链上处理并完成交易,同时也具备自己的原生 Token,最近新起的两大新公链 Aptos 和 Sui 也是 Layer1,但是注意很多人容易把 Layer1 和公链混为一谈,公链包含 Layer1 但不是等于的关系。
Layer1 公链是 crypto 世界中护城河最深的一个物种,当越来越多的节点、开发者、项目加入其生态后,滚雪球的优势将会非常明显,除非是出现了 Luna 之于 Terra 这样的基础代币直接崩盘,导致这个大雪球发生了大雪崩,否则生态内大量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会互相牢牢绑定到一起,使得链的根会攀枝错节的扎的非常深,所以打造出来一条成功的 Layer1 公链一直是整个 crypto 圈子里无数组织前赴后继的。
目前应用领域最大的 Layer1 公链是以太坊,所以竞对链都会想办法从以太坊生态中争夺开发者与用户,因为以太坊这个贵族链在高峰期动辄数十美金的 GAS 费对于我这种普通小韭菜来说还是肉疼的不行,所以目前绝大多数的竞对链都主打低 gas、高 TPS 的策略来争抢用户资源,比如这个星期刚完成空投大热的 Aptos,这里简单提一嘴,当时 Aptos 上主网后很多营销号带节奏说 Aptos 号称 10KTPS 实际上只有 4TPS,然后一通冷嘲热讽让别人觉得注水了,10KTPS 是理论最高可以承载的量,4TPS 是当时实际正在跑的量,就像是港珠澳大桥理论上号称单日25万通关量,实际上每天跑的车寥寥几辆,但是能说港珠澳大桥性能注水了吗?
打造公链就像是打造一座城市,一座城市的繁荣需要的是先修建好住房、医院、商场、铁路等基础设施,打造宜居的环境,居民才会搬过来生活,如果一条链没有应用把用户抢过来也没用呀,Aptos 性能上再强理论 TPS 再高,没有足量的应用去验证也是一座没有车跑的港珠澳大桥状态,所以公链吸引开发者的手段可以分为几种:
2.新公链对于开发者来说最大的吸引力在于足够空白,因为成熟的以太坊竞争已经太激烈太卷了,去了新的公链甚至可以直接把以太坊上已经验证成功的应用直接照搬上去,比如最近大家应该看到 sui 上的 NFT 交易平台、域名服务商这些已经在以太坊滚瓜烂熟的东西依然拿到了大额融资,群里我看很多人戏称换个语言任何项目都能重新做一遍。
3.还有一个我认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直接 EVM 以太坊虚拟机兼容,对于开发者来说最大的成本不是写代码,而是学代码,一种完全陌生的技术栈从零开始学起,然后实操开发,调试 debug 等等一套下来会劝退很多开发者,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让以太坊生态的开发者可以顺滑的低成本迁移到新链上去呢?有没有办法我可以用 Mac 电脑开发并调试运营 Windows 的应用呢?安装一个虚拟机,大家应该身边也存在这样的朋友买个 Mac 用的不顺手,给它改成 Windows 系统,或者其实就是运行了一个虚拟机,虚拟机就是用软件模拟计算机系统。EVM 就是服务于以太坊的智能合约,所以如果使用 EVM 兼容对于开发者就可以直接顺滑的将以太坊的应用迁移到兼容链上去,大家熟知的 BSC 就是 EVM 兼容链。
最后我们再来聊聊 Layer2,刚才说很多 Layer1 的竞争链瞄准以太坊“贵”和“慢”来打,但是对于以太坊本身有什么办法能够优化呢?Layer2 是一种方式。
在讲 Layer0 部分的时候我聊到了单体链,一条链上将所有事都干了,这能不堵吗?这时有人想到了能不能把以太坊上的交易拿出来在外面执行,然后将结果返回给以太坊做数据可用性处理,这种操作方式被称为 rollups,也是 Layer2 主流解决方案,就像是原本一条路上非常堵,我给它修个高架桥,当然我还看到一种有趣的解释,做核酸10人混管就是 rollups。
所以通过将交易放在链下处理,不需要经过以太坊缓慢的共识过程,从而来减少以太坊主网上的计算量,提高整体处理速度和吞吐量。rollups 就是将计算在链下执行再将结果放到链上的过程,这个过程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怎么证明这个结果是有效的,两种证明方式也就产生了两种主流的 rollups 方案:Optimistic rollups 和 zk rollups。
人如其名,Optimistic 的英文含义是乐观的,即 Optimistic rollups 使用了欺诈证明作为数据有效性的验证方式,在将链下计算完的结果同步给以太坊主网后,会乐观的默认数据是正确的,如果有人认为数据不正确也就是存在欺诈,就可以在窗口期又称质询期内通过计算欺诈证明来质疑汇总交易的结果。如果证明成功存在欺诈,则会重新执行交易更新数据状态,并且当时将该交易打包的排序节点就会受到惩罚,削减它提交的保证金(成为排序节点是需要缴纳保证金的),并分发给提交了欺诈证明的验证节点。
最后,我们来谈谈人工智能。
随着chatgpt的上线,人工智能一度被带上来热点。而随着人工智能热度的兴起,人们也开始思考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的关系。根据某位大佬所说,AI是web3.0的生产力工具,区块链则改变的是生产关系。我觉得这话总结的非常有道理。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提高我们的劳动生产力。而区块链的发展则会改变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改变我们的生产关系。
那人工智能如何与区块链相结合呢?某位大佬也说了,区块链提供数据的准确性,唯一性,而人工智能可通过算法快速的为用户提供可靠的数据。但是,这两者技术结合使用的业务场景会是什么产品呢?
对于本人从事多年区块链行业的感悟来讲,区块链的发展历史是非常坎坷的,由于区块链最容易契合的就是属于金融类产品,而国家对于钱财的风险监管也是很严格。未来,区块链的下一个风口会是在哪个方面,会是在什么时候,我们拭目以待吧。
如果您也思考过区块链的一些落地应用问题,如果您也思考过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如何相结合能做出实际应用的问题,大家可以在留言区一起探讨交流。
感谢作者!部分摘抄自 [观点:我所理解的Layer0、1、2层到底是什么?](\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7987460359873381\&wfr=spider\&for=pc)。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