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出了分层闪电网络通道的概念,旨在解决闪电网络中通道容量动态管理的问题。分层通道允许链下灵活调整通道容量,类似于闪电网络之于比特币,解决了传统链上调整容量的延迟和成本问题。此外,分层通道还能帮助临时用户在无需瞭望塔的情况下避免资金滞留的问题,提升闪电网络的可扩展性、效率和易用性。
本文介绍了10101项目,该项目旨在将非托管交易功能引入闪电网络,允许用户在不放弃资金控制权的前提下进行比特币交易。文章详细解释了非托管交易的原理、谨慎日志合约(DLC)的概念,以及如何在闪电网络中实现DLC,从而实现无对手方风险的交易。
本文深入探讨了闪电网络中的原子化多路径支付(AMP)技术,这是一种将大额比特币付款拆分成多个小额付款,并通过不同支付通道同时发送的技术。AMP 旨在解决闪电网络在处理大额交易时遇到的流动性和容量限制,并通过原子性保证了要么所有部分付款都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该BIP提出了两种新的tapscript操作码 OP_VAULT 和 OP_VAULT_RECOVER,旨在通过结合 OP_CHECKTEMPLATEVERIFY 实现一种专门的限制条款(covenant),允许用户在资金被花费到任意目的地之前强制执行一段时延,期间资金可以被转移到预先指定的 “复原” 路径中。此举旨在降低私钥泄露的风险,并提供一种可证明的时间锁机制,以应对潜在的攻击。
本文介绍了SegWit解决的“签名哈希运算平方膨胀”问题,该问题导致签名验证时间复杂度高达O(n²),影响了算力资源有限的用户运行比特币节点。文章通过实例展示了SegWit激活前的签名哈希算法如何导致消息体积增大,以及SegWit如何通过新的签名哈希算法和隔离见证数据将时间复杂度降至O(n)。
一旦闪电网络上有了稳定币和其它资产,就有可能直接在闪电网络上实现去中心化交易所功能,即,两个节点能够点对点完成比特币与其它资产的互换,不仅在交易速度和成本上比肩闪电网络付款,而且无需担心对手方风险。
本文介绍了RGB协议如何赋能比特币闪电网络,使其能够转移其他数字资产,如稳定币。通过RGB协议,用户可以在比特币的UTXO上发行和转移资产,并将其添加到闪电网络通道中。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稳定币的采用率,还能实现去中心化交易所功能,促进跨资产流动性。
本文介绍了比特币改进提案(BIP)的概念、作用和流程。BIP 是分享改进比特币系统技术文档和想法的方式,通过邮件列表和 GitHub 上的 BIP 库进行提案、讨论和修订,最终由社区决定是否采纳。文章还提到了BIP被拒绝的常见原因以及一些BIP停滞不前的原因。
本文深入探讨了比特币钱包备份的各种技术,从早期的wallet.dat文件备份,到密钥池、纸钱包,再到确定性钱包、HD钱包(BIP32),以及后来的BIP39、BIP44,SegWit,Taproot和输出描述符,详细描述了Alice在不同时期保护其比特币钱包备份的方法和遇到的问题,并比较了传统备份方案和描述符备份方案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劣,强调了在采用高级锁定策略时,结合助记词和描述符进行备份的重要性。
采用更高级的锁定策略(哪怕只是基础的多签设置,不依赖于隐性排序密钥)有可能通过设置超时时间、门限签名方案和额外的解锁路径为用户带来更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