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Jameson Lopp探讨了比特币是否发生过硬分叉的问题,并分析了比特币历史上的一些共识变更。作者认为,虽然比特币有过一些不兼容的协议更改,但只有一个是真正的永久硬分叉,发生在比特币诞生3年后,且比特币在共识变化方面非常保守,对节点运营者比较友好。
本文分析了比特币中一种称为“时间扭曲攻击”的安全漏洞,该漏洞允许恶意矿工通过操纵区块时间戳来降低挖矿难度。文章还探讨了通过“共识清理软分叉”来修复此漏洞的提议,包括对时间戳保护规则、中本聪的“差一错误”以及攻击缓解方案的详细分析。
本文回顾了比特币历史上19次共识规则的变更,重点分析了其中几次导致链分裂的事件,如2010年、2013年和2015年发生的链分裂。文章详细介绍了每次变更的内容、类型(软分叉或硬分叉)及其结果,并探讨了对硬分叉定义的理解及2015年链分裂事故的具体原因。
Jameson Lopp 在本文中探讨了比特币协议“定型(ossification)”的问题,即协议演进和变更速率放缓的现象。他反对主动使比特币协议定型,认为基础协议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持续的演进对比特币的长期价值至关重要。他同时分析了定型论者的观点,并逐一进行反驳,主张通过优化协议、让比特币的基本属性更容易获得来推动去中心化。
该BIP (Bitcoin Improvement Proposal) 描述了一种新的比特币脚本系统中的“标准”交易类型,并定义了仅适用于新交易的额外验证规则。 Pay-to-script-hash (P2SH) 的目的是将提供赎回交易的条件责任从资金发送者转移到赎回者,允许发送者使用固定长度的 20 字节哈希来资助任何任意交易,无论多么复杂。
本文探讨了比特币区块链上存在的重复交易问题,这些交易由于coinbase交易的特殊性而产生。文章详细分析了这些重复交易的成因、潜在风险以及比特币开发者为解决此问题所做的努力,包括BIP30和BIP34的引入。虽然重复交易带来的风险目前很小,但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下一次可能发生重合交易的时间预计在2046年。
这篇文章讲述了比特币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协议升级之争——P2SH(Pay-to-Script-Hash)的故事。文章详细描述了P2SH提出的背景、目的,以及由此引发的社区辩论和治理挑战,包括开发者之间的分歧,矿工的角色,以及最终P2SH如何通过软分叉成功激活的过程。文章也探讨了这次升级对比特币社区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文章探讨了比特币治理的重要性、目标和流程。作者认为比特币治理的目标应该是增强免信任性,而非单纯追求价值最大化。文章还分析了当前比特币治理流程的运作方式,包括研究、提案、实现、部署和执行等环节,并评估了当前模型在增强免信任性和促进比特币增值方面的作用。
本文档列出了 Bitcoin Core 实现的 BIP(Bitcoin Improvement Proposals),包括每个 BIP 的链接、简要描述以及首次实现的 Bitcoin Core 版本。涵盖了从多重软分叉到 Taproot 等多种协议改进。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它依赖于全网共识来维护数据一致性。然而,在网络升级或规则变更时,可能会出现“分叉”(Fork)现象。分叉意味着区块链从某个区块高度开始出现分歧,网络上的节点可能运行不同的协议版本,从而形成不同的区块链分支。
本文回顾了 SegWit 升级对比特币的重要意义,包括修复交易不定形漏洞、提高交易效率以及为闪电网络等二层网络奠定基础。文章还分析了 SegWit 升级过程中的用户和矿工的权力博弈,以及Taproot升级借鉴SegWit的经验,最后强调了SegWit为比特币带来的创新和未来发展。
该存储库是比特币改进提案(BIPs)的集合,特别是BIP68,该提案涉及通过序列号发出信号的共识强制交易替换。该文档记录了BIP68的演变,从最初的草案到最终版本,以及相关的实施和部署时间表。
该BIP(Bitcoin Improvement Proposal)提议引入一个新的比特币脚本操作码OP_CHECKHASHVERIFY (CHV),旨在允许比特币的接收者指定重新花费这些比特币所需的交易类型。该提议最初于2012年提出,但状态已变更为“撤回”。
本文回顾了比特币升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激活机制,包括预定时间点激活、BIP 9、BIP148、BIP 91、BIP 8 以及 Speedy Trial。作者提倡未来使用 BIP 8 LOT = True 通过 UASF 部署新功能,以避免矿工否决权,并强调比特币是一个市场驱动的系统,应拥抱共识建立过程中的混乱。
文章介绍了BIP119(CTV)提案的核心特性及其在比特币中的应用,例如创建更安全的冷存储解决方案和实现携带状态的合约。文章还讨论了比特币社区中关于是否应该激活CTV以及激活方式的争议,并呼吁在公开讨论中建立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