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档是 BIP 16 的质量保证测试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测试程序来验证 BIP 16 的实现是否正确。测试内容包括在测试网络和主网络上运行 BIP-16 兼容的 Bitcoin 客户端,测试多重签名交易,以及创建和运行单元测试和交易模糊器等。
该页面是关于 BIP16 的质量保证测试计划,记录了在比特币网络上进行 BIP16(Pay-to-Script-Hash)相关功能测试的步骤和结果,包括使用不同版本的 Bitcoin 客户端在测试网络和主网络上进行各种交易测试,以及单元测试和模糊测试,以确保 BIP16 功能的正确性和兼容性。
本文回顾了比特币开发的历史,从 2007 年中本聪开始开发比特币到 2020 年比特币开发奖项的设立,详细介绍了中本聪离开项目前后的重要事件、软件发布和漏洞修复,并阐述了比特币开发的现状,包括开发流程的演变和代码审核标准的提高,以及比特币开发文化从中心化向去中心化的转变。
这篇文章讲述了比特币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协议升级之争——P2SH(Pay-to-Script-Hash)的故事。文章详细描述了P2SH提出的背景、目的,以及由此引发的社区辩论和治理挑战,包括开发者之间的分歧,矿工的角色,以及最终P2SH如何通过软分叉成功激活的过程。文章也探讨了这次升级对比特币社区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比特币地址的各种类型,包括原生的隔离见证Bech32地址、隔离见证P2SH地址和传统的P2PKH地址,以及如何识别和使用它们。文章还讨论了地址类型变化的原因、如何获得比特币地址、发送比特币以及找回发送到错误地址的比特币。
比特币地址格式的分类及应用场景
本文将从各个技术层面分析 Taproot、介绍本次升级中涉及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会给比特币用户带来哪些好处。
本文介绍了比特币的四种地址类型:P2PKH, P2SH, P2WPKH, P2TR,并比较了它们在交易手续费方面的经济性。结论是,Bech32(P2WPKH)作为发送者的交易手续费最低,而从P2PKH地址发起的交易手续费最高。
该BIP(Bitcoin Improvement Proposal)提议引入一个新的比特币脚本操作码OP_CHECKHASHVERIFY (CHV),旨在允许比特币的接收者指定重新花费这些比特币所需的交易类型。该提议最初于2012年提出,但状态已变更为“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