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的跨链互操作性

  • across
  • 发布于 2025-07-04 13:30
  • 阅读 12

本文深入探讨了跨链互操作性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演进历程。文章解释了跨链互操作性如何通过连接不同的区块链,实现资产和信息的共享,从而改善用户体验。此外,文章还介绍了intent-based bridging的最新进展,以及ERC-7683标准在统一以太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展望了2025年互操作性技术的未来。

介绍

多链未来已来,但它远非简单。当今的 web3 生态系统由独立的区块链组成,每个区块链都有自己的规则、结构和限制。因此,在它们之间转移通常既缓慢又令人困惑。

大多数区块链在构建时没有考虑彼此通信。这意味着用户通常必须手动移动资产,来回切换钱包才能使用其资产,并且为了使用他们想要的应用程序而学习不熟悉的工具。

跨链互操作性改变了这一点。它在后台连接区块链,允许它们共享信息和资产,并支持跨多个链运行的应用程序。结果是为每个人提供更流畅、更快和更灵活的体验。

在本文中,我们将用简单的英语分解互操作性的含义,解释其幕后工作原理,并探讨像 Across 这样的协议为何能帮助构建一个更加互联的 web3。

什么是跨链互操作性?

简单来说,跨链互操作性是指不同区块链相互交互的能力。它们不再孤立,而是可以相互通信和协调,以创建区块链之间的连接。

一种思考方式是,每个区块链都像它自己的国家,有自己的语言、货币和法律。如果没有连接它们的手段——比如桥梁、边境口岸或翻译——在这些国家之间穿梭可能会很慢、很昂贵且令人困惑。

在这个类比中,互操作性充当了连接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

跨链互操作性连接区块链生态系统。

跨链互操作性连接区块链生态系统。

互操作性使区块链能够在后台相互通信,从而允许用户避免额外的步骤,例如交换代币、切换钱包或学习每个新网络的来龙去脉。一切都运行得更快、更顺畅。

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连接方式的这种转变很重要,因为 web3 不再仅仅由少数几个网络组成。现在有数十个活跃的区块链,尤其是在以太坊生态系统中。有些是 Layer 2(L2),甚至是 Layer 3(L3)。它们构建在 Layer 1 之上,以帮助它们更有效地运行并处理更多活动。

L1、L2 和 L3 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且不断增长的网络和行业。在这个领域,仅【排名前五的区块链】就持有超过 1000 亿美元的价值,从而引发了人们对该行业的极大兴趣和投机。但大多数人最终通常只使用一条链,因为在它们之间转移很难,而且默认情况下它们中的大多数不会相互通信。

这就是为什么互操作性在 web3 发展过程中如此重要的原因。通过打开网络之间的闸门,用户可以探索新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dApps),访问独特的去中心化金融 (DeFi) 机会,自由移动他们的资产,并利用整个庞大区块链生态系统中持有的惊人流动性,无论他们从哪里开始。

为什么跨链互操作性对你的加密体验至关重要

跨链互操作性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升级。它改变了人们实际使用 web3 的方式。如果没有它,即使是简单的任务也可能变得缓慢、昂贵或令人沮丧。

许多流行的 dApp,例如 Optimism 上的 Aave 或 Arbitrum 上的 GMX,仅与特定链兼容。要使用它们,你通常需要在网络之间移动资产。这意味着要处理桥梁、交换代币或切换钱包,每个步骤都会增加时间、成本,有时甚至会增加风险。

互操作性消除了这些障碍。通过在后台连接区块链,它使用户能够与应用程序进行交互,而无需考虑其资产的位置。过去需要五个步骤才能完成的过程现在可以在一个步骤中完成。

桥梁连接区块链,实现无缝资产转移。

桥梁连接区块链,实现无缝资产转移。

互操作性提高资本效率

互操作性还有助于用户从其加密货币中获得更多价值,从而提高所谓的“资本效率”。当流动性分散在多个链上时,人们通常会支付更高的费用或错过更好的价格。互操作系统减少了这种摩擦,从而更容易实现最佳结果。

随着采用率的增长,这些改善用户体验的系统只会变得更快、更高效。

例如,Across 在短短 3 秒内处理 L2 到 L2 的传输,每次交易的平均成本约为 0.04 美元。截至 2025 年,Across 已处理超过 200 亿美元的跨链交易量,这证明互操作性不再仅仅是一个想法,而是当今一个可行的系统。

此外,互操作性为用户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保护。通过将资产分散在各个链上,用户可以避免在中断、拥塞或安全问题期间被困在单个网络上的风险。总而言之,互操作性使 web3 更加开放和灵活,因此加密货币爱好者可以自由探索,而不会被困在一个地方。

跨链通信的演变

虽然像 Across 这样的协议正在顺利地使跨链通信变得简单无缝,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些重大的突破。

锁定和铸造桥接

早期,大多数桥梁都使用一种称为“lock-and-mint”的系统。当你想将资产从一条链转移到另一条链时,你的代币将被锁定在第一条链上,并在第二条链上创建一个副本。当你想将代币桥接回原始区块链时,该副本将被销毁,原始代币将被解锁。它是有效的,但是速度很慢,并且需要信任持有你锁定资产的系统。该系统有效,但存在严重的风险。如果桥梁存在错误或安全问题,你可能会损失资金。

一些著名的锁定和铸造示例包括:

  • Polygon PoS Bridge:一种使用户可以使用锁定和铸造系统将代币从以太坊转移到 Polygon 的工具。它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但速度可能很慢,并且依赖于一小群受信任的运营商(验证者)来批准链之间的传输。

  • Wrapped BTC (WBTC):一种将比特币引入以太坊的系统。当有人将比特币发送到该系统时,相同数量的比特币将作为以太坊上的代币“包装”起来。但是真正的比特币由一家中心化公司持有,因此用户必须相信它被安全地保管着。

消息传递桥接

下一个重大发展是“message-passing bridges”,它允许区块链发送的不仅仅是代币。这些桥梁还可以在链之间传递指令或数据,从而解锁更多的用例。此外,消息必须经过验证,这增加了时间和复杂性。它比锁定和铸造更灵活,但仍然可能很慢、昂贵且难以维护。

此模型的两个著名示例是:

  • Wormhole:依靠“守护者”网络来监视区块链并确认何时发生转移。这些守护者签署消息以确保它们在完成交易之前有效。

  • Axelar:使用一组验证者来帮助不同的区块链共享信息并保持同步。它就像一个位于链之间并保持它们连接的消息传递层。

基于意图的桥接

今天,我们正处于另一场重大转变之中:现在被称为“intents Revolution”。用户不再需要弄清楚跨链交易的每个步骤,而是可以简单地说出他们想要发生的事情,然后它就会完成。例如:“桥接 100 个 USDC 并在另一侧将其兑换为 ETH。”该请求在链下广播,求解器竞相在后台尽可能高效地完成它。

Across 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使用 intents 为链之间的快速、经济的传输提供动力。同样,该协议已经提供了强大的性能,例如 3 秒的填充时间和低成本,同时对用户隐藏了所有复杂性。

Across 协议使用意图来支持快速、廉价且安全的跨链互操作性。

Across 协议使用意图来支持快速、廉价且安全的跨链互操作性。

展望未来,下一个重要步骤是标准化。目前,每个项目都有自己处理意图和跨链通信的方式,这使得所有事情都更难连接。但是,当系统说同一种语言时,整个生态系统会更好地工作。这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从长远来看,会导致混乱、错误和开发人员的额外工作。随着跨链互操作性的增长,应用程序和协议遵循相同的规则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是 ERC-7683 的用武之地。

ERC-7683 解释:统一以太坊的新标准

ERC-7683 是跨链意图的通用标准,由 Across 和 Uniswap Labs 共同开发。它定义了一种开源格式,允许应用程序和工具使用共享的意图语言跨链通信。这消除了每个项目从头开始构建自己的跨链逻辑的需要。

每个意图都有两个部分:一个链下消息(用户的请求)和一个链上结算(完成它的操作)。ERC-7683 对此过程进行了标准化,从而实现了遵循该标准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无缝交互。

将其视为跨链通信的 USB。在 USB 之前,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插头。现在,一个标准允许所有内容连接。ERC-7683 对意图执行相同的操作。

已经有超过 70 种协议和项目 支持它(包括来自 Vitalik Buterin 和以太坊基金会成员的支持),ERC-7683 正在迅速成为更加统一的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基础。它简化了开发人员的生活,并为用户提供了更流畅的体验,无论他们在哪条链上。

超过 70 种协议和项目支持 ERC-7683。

超过 70 种协议和项目支持 ERC-7683。

跨链互操作性的实践:意图如何在幕后工作

让我们演练一下当你使用像 Across 这样的协议提交意图时实际发生的事情

1. 你提交一个意图:你告诉系统你希望发生什么(例如,将 0.01 ETH 从以太坊桥接到 Polygon)。

2. 中继器将其提取:中继器是扫描开放意图的链下参与者。他们竞相尽可能快速且经济高效地满足你的请求。获胜的中继器将收到你的请求并采取行动来满足它,然后使用他们自己的资金将 0.01 ETH 发送到你在 Polygon 上的钱包以支付交易费用。

3. 系统验证成功,中继器获得报销:Across 检查交易是否在目标链上正确进行。如果交易存在争议,则会将其发送到 UMA 以进行最终解决。一切检查完毕后,求解器将在原始链上获得报销以及少量经济奖励。

基于意图的系统使用第三方求解器来满足用户意图。

基于意图的系统使用第三方求解器来满足用户意图。

基于意图的跨链互操作性的用户优势

对于用户来说,跨链互操作性不仅仅是连接区块链。而是让事情变得更简单、更快、更便宜。基于意图的系统正是这样做的。

传统上,桥接代币并在另一条链上交换它们需要几个步骤:连接到桥,切换网络,使用交换服务以及确认多笔交易。这很慢、很昂贵并且容易出错。现在,基于意图的跨链系统将所有这些简化为一键式体验。用户只需确认交易,求解器会在后台处理桥接、交换和路由,通常只需几秒钟。

这些一键式跨链功能已在 UniswapPancakeSwap 等 dApp 中上线,用户无需离开界面或切换网络即可在链之间交换资产。它不仅更快,而且更便宜。虽然传统的桥接可能需要几分钟并且花费几美元的 gas 费,但基于意图的解决方案通常只需几秒钟即可解决,而且只需几美分。

对于使用 DeFi 工具、交换代币或在链之间移动资产的任何人来说,基于意图的跨链互操作性可提供更流畅、更经济高效的体验。

隐形桥接对用户有利。

隐形桥接对用户有利。

2025 年的展望:可互操作的未来

2025 年,互操作性将不仅仅是一个流行语。这将是你感受到的东西。切换网络、连接钱包或弄清楚桥梁如何工作的摩擦将会消失。你只需行动,区块链就会在你所在的位置与你会合。

在 ERC-7683 等共享标准的支持下,跨链操作将直接嵌入到 dApp 中。曾经需要多个应用程序和批准的操作将变成一个单一、直观的步骤,无需切换网络。

在幕后,更智能的基础设施正在发展。新的安全模型和协调机制正在使跨链结算更加安全。共享标准正在减少碎片化。随着现实世界资产的代币化,互操作性将成为跨链无缝交易它们的基础。

是的,挑战依然存在(安全性、扩展、治理),但前进的道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像 ERC-7683 这样的开放标准和像 Across 这样的基于意图的协议已经证明了可能实现的目标:简单、快速和安全的跨链体验。

准备好亲眼目睹了吗? 开始使用 Across

  • 原文链接: across.to/blog/crosschai...
  • 登链社区 AI 助手,为大家转译优秀英文文章,如有翻译不通的地方,还请包涵~
点赞 0
收藏 0
分享
本文参与登链社区写作激励计划 ,好文好收益,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cross
across
江湖只有他的大名,没有他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