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析了加密货币行业发展15年以来,尽管投入巨大,但仍未出现被大众广泛使用的日常应用的原因。提出了一个“日常应用框架”,用于评估加密应用成为日常应用的可能性。文章认为,加密应用需要兼顾用户习惯、社交互动、实用价值、便捷上手等传统因素,以及所有权、治理、互操作性、数据主权等Web3特性。
Hazeflow 是一家区块链研究公司。我们正在撰写关于区块链行业独特视角和观点的文章,并发布教育研究材料。
2025 年 8 月 6 日
已经 15 年了。数万亿美元的资金涌入。整个行业都在品牌重塑。华尔街、硅谷和全球监管机构都注意到了。
然而……没有一款加密应用程序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没有人会醒来并查看他们最喜欢的应用程序。没有人通过钱包原生聊天与朋友聊天。没有人像在 Venmo 或 PayPal 上那样在链上给朋友发送 5 美元。
我们是如何建立一个如此庞大、如此喧嚣、资金如此充足的行业——却没有推出一款日常应用程序的?
在加密货币短暂的 15 年历史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它都专注于构建核心基础设施——区块链、共识系统、钱包、桥、预言机和金融原语。这种漫长的“基础设施阶段”并非偶然。去中心化系统要取得成功,首先必须在性能、可靠性和灵活性方面匹配或超过其中心化的对应系统。
这意味着加密货币的最初 10-15 年主要用于证明概念:没有银行的货币(比特币)、代码即法律(以太坊)、DeFi 和代币化所有权(NFT)。但即使这些 dapps 的概念出现,它们也受到可扩展性、延迟和复杂性的限制。
核心叙事转变的分解
然而,今天,生态系统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感谢可扩展的区块链,高性能加密应用程序 终于进入了前台——这些应用程序开始与 web2 的可用性和速度相媲美。 加密基础设施时代正在过渡到 加密实用性 时代。
我们开始看到真正的链上使用迹象。
像 USDC、USDT 这样的稳定币在每日交易中处于领先地位,使 TradFi 支付看起来缓慢且昂贵。
Memecoins,曾经是纯粹的投机,现在充当流动的、可编程的社交货币。
Polymarket 正在证明预测市场可以通过真金白银和真实数据进行扩展。
像 Hyperliquid 这样的高性能 DEX 通过抽象出加密货币的复杂性,正在与中心化交易所展开正面交锋。
虽然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所有这些都预示着更广泛的文化转变。
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移动体验是分散的,而且主要是功能性的。 在 2000 年代初期,应用程序仅限于日历、铃声和基于 Java 的游戏等基本功能。 Opera Mini(2005 年)将“完整网络”带到功能手机上,而 Google Maps Mobile 引入了交互式导航。
分发很混乱——没有统一的应用程序商店,只有运营商门户、诺基亚 Download! 等制造商中心或 GetJar 等独立站点。 互联网速度很慢 (2G),数据很昂贵,而且大多数用户都坚持使用内置的内容,就像今天的加密货币状态一样。
随着 iPhone 在 2007 年的发布以及 App Store 在 2008 年的推出,这种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一个用于移动应用程序的中心化全球市场。 像 Facebook、Gmail、Google Maps 和 WhatsApp 这样的早期应用程序很快成为日常程序的一部分。
特别是 WhatsApp 在短信昂贵的国家/地区看到了爆炸性的增长,它利用其效用和网络效应成为消息传递的主流。 移动习惯正在形成:用户每天多次打开相同的应用程序,不仅用于功能,还用于连接。
到 2013 年,智能手机的普及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临界点,开启了新一波的日常移动应用程序。 像 Uber 和 Doordash 这样的乘车共享和送餐应用程序变得司空见惯,而不是奢侈品。 特别是 Uber 的模型显示了紧密反馈循环的力量:更多的司机减少了等待时间,吸引了更多的乘客,然后吸引了更多的司机。 这种双边网络效应反映了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 ( DePINs ) 的承诺,在这种网络中,更多的贡献者可以改善所有用户的体验,从而将基础设施变成一个活生生的、由用户驱动的系统。
与此同时,像 Apple Pay 这样的移动支付系统和像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这样的区域巨头使数字金融变得毫不费力。 许多这些应用程序与移动操作系统功能(如联系人、付款和通知)深度集成,使其不可或缺且难以切换。
从 2016 年开始,移动设备的使用从实用性转变为多巴胺。 像 TikTok 这样的短视频应用程序将手机变成了无尽的娱乐门户。 起初只是一个小众市场,但迅速扩展到全球文化浪潮——TikTok 的用户从 2018 年的 5000 万增长到 2021 年的 10 亿。
这些不仅仅是应用程序; 它们是“ 新事物 ”——捕捉注意力并重新连接行为的新颖用户体验。 其令人上瘾的短视频形成了一种新的习惯循环,迫使 Instagram 和 Facebook 等平台推出自己的版本(Reels、Stories)。
如今,移动应用程序已深深嵌入到全球文化和基础设施中。 Meta 的套件——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每天接触超过 30 亿人。 像 WhatsApp 在印度或微信在中国这样的区域领导者通过适应当地规范和法规而蓬勃发展
服务于基本人类需求的应用,如通信、交通、支付和娱乐,已被证明是最持久的。
核心成功因素没有改变:
强大的网络效应
直观的入职流程
平台级集成(例如,预安装、操作系统级共享)
习惯性价值创造。
越来越多的赢家是整个生态系统,而不仅仅是应用程序。
在传统格局中,开发人员花了数年时间追逐“ 杀手级应用程序 ”——这种单一产品将推动大规模采用。 但实际上,随着智能手机本身的普及,普及度来得很慢。
相比之下,加密货币采用了非常不同的路径。
生存时间最长的参与者——比特币、以太坊、Uniswap、Aave、ENS、The Graph——不是面向消费者的应用程序,而是基础架构。 它们是协议,而不是平台。
事实上,如果像 Google 或 Meta 这样的巨头从应用程序演变为生态系统,那么加密货币的领先项目最初是作为生态系统开始的,并且仍在等待大众市场应用程序出现在它们之上。
这突出了核心差异:Web2 构建了可见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变成了平台,Web3 构建了无形的协议,仍在等待它们的杀手级应用程序。
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一些结构和哲学差异:
这些架构差异既带来了优势,也带来了摩擦。
钱包(核心身份)提供用户所有权和支付功能,但也引入了用户体验的复杂性。
互操作性意味着用户可以在生态系统中携带资产或凭据,但也使入职和安全性更难以抽象出来。
开放数据支持创新和可组合性,但消除了传统护城河并迫使产生新型防御能力。
现在,让我们更深入地扩展 Web3 提供的不同之处——不仅在意识形态上,而且在塑造其支持(或难以支持)的应用程序类型的技术和经济结构上。
区块链上的大多数活动都是公开的。 这允许任何开发人员构建分析、分支或竞争界面。 它将防御能力从“数据护城河”转变为“体验、网络和信任”。
示例:任何人都可以构建 Uniswap 前端或分析所有 OpenSea 交易,而无需 API 密钥。
Web3 通过使用 ZK、TEE、MPC 等技术提供默认隐私,并且在理论上,用户可以选择将其自己的数据货币化或共享。 这开启了一种新的范例,即用户是利益相关者——而不是产品。 钱包充当跨应用程序的持久身份,可以控制共享哪些数据、何时共享以及与谁共享。
Web3 应用程序可以由代币持有者(通常是用户本身)来管理,而不是由中央产品团队决定路线图。 虽然这仍然是一种新兴模式,但这允许应用程序的方向反映社区的优先级(例如,Uniswap 的费用转换或 ENS 财政决策)。 治理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激励。
Web3 应用程序默认情况下构建为模块化和开放的。 资产、逻辑和身份可以在协议之间自由移动。 这意味着开发人员可以跨生态系统进行重新混合和互操作(例如,一个游戏中的 NFT 用作另一个游戏中的 DeFi 抵押品)。 这也意味着协议在可 插拔 而不是垄断上展开竞争。
每个 Web3 应用程序都连接到一个钱包,该钱包在一个位置处理身份、身份验证和支付。 这是一个深刻的转变。 用户不是使用电子邮件或电话登录,而是将他们的登录名和资产带入统一的体验中。 它还引入了摩擦(种子短语、Gas 费、钱包切换),但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所有权和可移植性。
每个 Web3 应用程序都与价值转移原生集成。 与 Web2 应用程序(支付通过第三方处理器(Stripe、Apple Pay)进行抽象)不同,加密应用程序通过链即时结算交易。 即使是投票或文件存储等操作也可以涉及微支付和代币激励,从而模糊了用户和参与者之间的界限。
尽管存在这些差异,但目标仍然相同:创建用户自然会返回的日常应用程序。 无论它是否建立在区块链上,一个应用程序都需要某些 普遍品质 才能成为用户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保留和习惯养成: 应用程序成为用户日常或每周例程的一部分——他们经常返回,而无需提醒。
具有新鲜感的网络效应: 使用该应用程序的人越多,它就越有价值。 持续的内容、互动或实用程序使其具有粘性。
日常实用性: 它解决了基本的、反复出现的需求——如消息传递、支付、交通、娱乐或信息访问。
轻松的入职体验: 用户以最少的步骤快速获得价值。 可选身份、直观流程和明确目的有助于降低摩擦。
平台可见性和提升: 应用程序受益于内置分发——操作系统集成、App Store 排名或预安装提高了可发现性。
本地化和文化适应: 它适应每个市场的语言、支付和文化背景,以真正实现全球扩展。
但是,web3 应用程序需要根据其他特定于加密货币的维度进行评估。
为了成为真正的“日常应用程序”,加密产品必须实现习惯性使用、社交吸引力和无缝用户体验,同时利用其独特的 Web3 优势,如所有权、治理、互操作性和数据主权。
该框架侧重于定性指标,这些指标揭示了应用程序何时深入嵌入用户例程和社区文化中。
这分为25个标准,分为四类:
使用前(用户如何访问该应用)
使用期间(用户在使用该应用一段时间后的感受)
使用后(用户在使用后返回该应用)
加密货币价值观(附加参数)
根据观察到的表现,每个标准都从 0 到 3 进行评分:
0 = 差/不存在
1 = 最小存在
2 = 中等/不一致
3 = 强/核心功能
然后,每个部分都标准化为 10 分,以便在总分中具有相同的权重。
使用阶段的参数
加密货币价值的参数
最受欢迎的接近日常加密应用程序的示例是稳定币、Polymarket、Pump.fun、Hyperliquid 和 Farcaster。
让我们看一下使用“日常应用”框架在四个阶段对以上所有 4 个应用进行的评分。 每个部分都经过定性评分 (0–3),然后是简短的摘要:
Pump.fun: 虽然它令人上癮,並且擅長其核心功能,但它在治理和可組合性等 Web3 價值觀方面的得分較低。
Polymarket: 其出色的入职流程和明确的目的使其脱颖而出,但在长期保留和用户共同所有权方面却步履蹒跚。 这是一个很棒的产品,但还不是一种日常习惯。
Hyperliquid: 它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从流畅、无 Gas 费的入职流程到具有粘性的交易体验。 虽然治理薄弱,但它是当今加密货币中最时尚、最主流的交易终端。
Farcaster: 虽然其当前的用户体验小众且复杂,但它在加密价值方面表现出色,拥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和强大的去中心化精神。
这些示例表明,加密货币不再仅仅是基础设施。 项目现在正在大规模使用,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实用的、以终端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覆盖新用户。 基础设施已经足够好——现在重要的是在其之上构建什么。
在加密货币的大部分历史中,重点都放在基础设施上。 必须如此——去中心化系统的技术性能远远落后于中心化系统。 但那个时代即将结束。 我们现在正在进入应用程序阶段,在这种阶段,加密原生实用程序开始在性能、规模和简易性方面与传统体验相匹配,有时甚至超越传统体验。
我们看到加密货币用户体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仅在 2024 年,稳定币就为超过 2850 万用户促成了 6 亿笔交易,证明了它们在全球支付中的效用。
Polymarket 的简单渠道——使用 Google 登录并存入 USDC——在美国大选期间吸引了近 100 万新用户。
Pump.fun 的 memecoin(如 TRUMP 和 MELANIA)吸引了数百万用户,Chainalysis 报告称,这些持有者中有 50% 是首次用户,资产不到 1,000 美元。
Hyperliquid 提供低延迟交易,而 Coinbase 的 Base 网络通过消除常见的痛点(如种子短语和复杂的 Gas 费)吸引了 2500 万个地址。
TON 与 Telegram 庞大用户群的集成正在推动新一波加密货币的采用。 虽然其游戏迷你应用程序可能很简单,但它们的情感和病毒式吸引力意义重大。
这些不仅仅是应用程序——它们是终端用户体验最终优先于纯协议创新的信号。
购买 TRUMP 不需要了解共识算法或流动资金池。 仅仅是:获取一个钱包,交换一些 SOL,然后加入乐趣。 现在最好的加密应用程序从终端用户开始,然后向后工作。 它们无摩擦、情感奖励且具有情境意识。
日常应用框架 帮助我们超越炒作,进入习惯——询问应用程序是否在人类层面上产生共鸣。 它跟踪用户行为的脉搏:社交吸引力、直观的入职流程、文化粘性以及 Web3 原生特征,如数据主权、治理和互操作性。
将定义加密货币下一个篇章的应用程序不仅仅会模仿 Web2。 它们会感觉像是新互联网的原生,这种互联网在情感上引人注目、非常简单,并且是以用户所有权为核心构建的。 Web3 赋予用户超能力:他们不仅仅是使用该应用程序,他们 拥有其中的一部分,塑造其方向,并在平台之间携带他们的资产和身份。
我们可能还没有找到杀手级应用程序。 但基础工作终于到位,下一个突破不会来自更深层次的协议,而是来自为人们构建,并为他们提供与你一起构建的工具。
- 原文链接: research.hazeflow.xyz/p/...
- 登链社区 AI 助手,为大家转译优秀英文文章,如有翻译不通的地方,还请包涵~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