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认为,闪电网络中所谓的“钱包”实际上是对概念的误用。真正的钱包是存储媒介,而比特币“钱包”存储私钥,闪电网络中的托管“钱包”更像是银行账户。作者建议使用更准确的术语,如“签名器”来描述比特币“钱包”,使用“支付应用”等描述功能的术语来指代闪电网络应用,以避免误导。
本文作者 Gloria Zhao 阐述了比特币网络中节点的定义,节点类型,以及节点之间是如何通过点对点连接进行通信的。文章将节点分为全节点、归档节点、挖矿节点和轻客户端,并分析了各种连接类型(出站、入站、手动)以及节点如何维护连接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最后通过图示展示了一个简化的比特币网络。
本文深入探讨了比特币世界中使用的语言,以及用来攻击比特币的语言。作者分析了一些常用的比喻,如“钱包”、“钥匙”、“地址”和“Coin”,揭示了它们的局限性以及可能造成的误导。同时,作者还批判了“无托管的钱包”、“ChangeTheCode”运动和“权益证明”等概念,认为这些都是对比特币的攻击,旨在削弱其去中心化和抗审查的特性。
本文回顾了2014年比特币社区关于是否应该使用比特币区块链来构建去中心化应用(Dapp)的争论,即“OP_Return 之争”。文章指出,尽管技术因素如以太坊的灵活性和比特币的区块大小限制有一定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比特币社区的文化,以及部分比特币开发者对在比特币区块链上进行Dapp开发活动的抵制,直接导致了Dapp开发者转向以太坊等其他平台。
本文介绍了比特币中的静默支付(Silent Payments)技术,这是一种改进比特币隐私性的方法,允许用户生成静态地址用于重复支付,同时保持链上隐私。静默支付通过复杂的链上扫描替代了BIP47中效率较低且有隐私风险的通知交易,从而优化了可复用支付码的实现。
本文介绍了如何安装和配置Electrum个人服务器(EPS)以及Electrum钱包,以便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比特币节点,从而提高隐私性和安全性。
本文探讨了闪电网络在提升比特币用户体验方面面临的挑战,包括零配置、一套余额、入账流量、轻松支付、即时支付、轻松充值和支持大额交易。文章分析了Autopilot、LSP、潜水艇互换、AMP、Wumbo通道等技术方案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指出闪电网络正朝着提供用户所需的速度、经济性和使用直觉的方向发展。
本文介绍了Spacechain的特性、工作原理和潜在用途,包括作为功能沙盒实现机密交易和智能合约,发行域名系统(DNS)代币以及发行中心化资产如稳定币和债券。Spacechain通过单向锚定和双向联盟锚定,为比特币用户提供更多功能,并在无需修改比特币核心协议的前提下实现价值。
本文详细介绍了比特币的固定发行量机制,包括新比特币的创造方式、区块补贴的概念、代码层面的实现以及全节点验证和市场力量在维护 2100 万枚上限中的作用,强调了利己主义如何驱动参与者维护比特币的稀缺性。
BOLT 12旨在无需Web服务器即可实现LNURL提供的部分核心功能,通过要约编码触达节点、请求发票所需的信息,并通过洋葱消息功能实现节点间的端到端加密通信。与LNURL相比,BOLT 12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需要Web服务器,适用于没有技术背景的终端用户,而LNURL更适合企业或服务提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