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现有预确认提案中的问题,并引入了“预确认网关”这一新角色,旨在完全将预确认从用户端抽象出来。预确认网关负责处理用户的预确认请求,并管理预确认者之间的协调,包括建立和维护RPC端点、路由预确认请求、处理预确认小费、gossiping预确认等。作者建议mev-boost中继最初可作为预确认网关。
本文宣布以太坊主网 Dencun 升级将于 2024 年 3 月 13 日在 epoch 269568 激活。此次升级包括多项改进,最值得注意的是引入了 EIP-4844,也称为“protodanksharding”,这将有助于降低 L2 交易费用。文章还提供了升级规范、客户端版本以及常见问题解答。
本文总结了一篇关于以太坊数据可用性抽样(DAS)中 Kademlia DHT 可扩展性限制的论文。研究表明,使用标准 DHT 在一个 slot 时间内将区块数据分发到网络中存在瓶颈,但 DHT 仍适用于抽样。建议考虑 Gossipsub 等其他方法,并探索优化 DHT 性能的技术。
本文提出了“彩虹质押”的概念框架,旨在让协议服务提供商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差异化的协议服务菜单中,该框架区分了“重”服务(可惩罚)和“轻”服务(部分或不可惩罚),并进一步区分了资本委托人和服务运营商。目标是实现最小可行发行量(MVI),对抗LST取代ETH成为以太坊网络货币的趋势,并增强独立质押者的经济价值和代理权。
以太坊协议奖学金(EPF)推出EPF研究小组(EPFsg),这是一个为期10周的教育系列,旨在帮助有兴趣从事核心协议开发的开发者降低入门门槛,提供对以太坊内部机制的深入理解,并为下一代以太坊核心开发者提供指导。
本文探讨了使用零知识证明(ZK)技术在区块链游戏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递归zkSNARKs的技术背景及其在提升游戏性能、隐私性和信任度方面的作用。文章通过案例研究ZK-Hunt,展示了ZK技术如何在链上实现复杂的策略游戏机制和信息不对称,并讨论了ZK技术在资产隐藏、决策隐私和进度保密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本文讨论了以太坊数据可用性(DA)层扩展的演进路径,从EIP-4844到Danksharding,提出了中间阶段的1D PeerDAS和2D PeerDAS方案,逐步引入密码学和网络组件,旨在提高吞吐量并降低资源需求。文章详细分析了每个阶段的数据格式、分发方式、Peer采样机制及带宽需求,并探讨了subnet采样和peer采样之间的权衡,以及相应的分叉选择策略。
文章讨论了以太坊在支持大量验证者方面面临的挑战,以及由此产生的技术复杂性和效率问题。Vitalik 提出了一个哲学上的转变,即不再期望每个区块都由大量验证者签名,转而采用更小规模的验证者集合,并探讨了三种可能的方案:完全依赖去中心化 Staking 池、双层 Staking 机制以及轮换参与的委员会模式,旨在简化协议设计、提高安全性,并为轻客户端等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便利。
本文提出了网络分片(Network Shards)的概念,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分片,每个分片负责一部分Gossip网络流量的传播(Push)和一部分网络数据的保管与服务(Pull)。这种分片方法旨在优化数据可用性抽样(DAS),解决现有方法中发现和连接子网慢、小规模子网易受攻击、以及随机抽样慢等问题。文章还探讨了自愿分片参与、Danksharding应用以及一些开放性问题。
本文深入探讨了在大规模共识系统中使用的签名聚合技术,特别关注了以太坊的Proof-of-Stake(PoS)区块链如何通过签名合并(Signature Merge)方案来解决bitfield合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