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决心要扩大知名度,那么免不了要偶尔蹭蹭热点,恰好我之前就已经给很多人说过Hotstuff,同时正好也在之前的专栏里介绍过BFT,所以正好可以顺理成章地讲一下LibraBFT。
来说说链下技术以及区块链的安全性问题。
上次我们讲到,比特币带来了一个新思路——用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原理约束节点,让他们不会作恶,于是整个问题重新回到了异步普通容错问题的轨道,于是整个问题的消息复杂度回到了O(N),即,可扩展。关于扩展性问题我们到以后的文章里再深入说,在这里我们只说它和O(N^2)消息复杂度的传统容错算法,例如PBFT,的最大区别。
Istanbul BFT作为BFT类算法的一种已经有过在以太坊上的实践。
Conflux团队注意到不论是中本聪共识还是GHOST共识,他们都是只维护一条主链,非主链的区块则被抛弃了,因此也就导致了这些被丢弃的块不能为整个区块链系统提供安全性,并且也降低了吞吐量(因为这些快被抛弃了,实际上也就是说系统的带宽被浪费了,因此他们就不能为系统贡献吞吐量)
区块链技术的火热推动了传统分布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来看,基本脱离不开传统分布式系统跟密码学的核心技术。那么区块链技术真的值得去研究吗?是区块链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区块链?本文从一个分布式系统研究者的角度来理解区块链。
Solana 共识算法基于权益证明(PoS),通过预定的领导者序列、 TowerBFT 以及历史证明(PoH)确保高效的区块创建、验证和最终确认。该算法允许每个时间段内随机选择的领导者负责生成新区块,且通过加权投票机制保障了区块的最终性和网络稳定性
本文对rollup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阐述了rollups的定义及其工作原理,指出了当前对rollup的讨论中普遍存在的误解和复杂性。作者强调了rollup与其桥接之间的区别,指出节点在rollup中的主导作用,并对普通文章中常见的误导性说法表示强烈反对。总体而言,文章试图清晰地解释rollup的本质并对行业误区提出警示。
本文介绍了 Aptos Blockchain 上的 Quorum Store,这是对 Narwhal 的首次实现,旨在通过去除领导者瓶颈来显著提高共识的吞吐量。Quorum Store 实现了数据传播与元数据排序的解耦,允许验证者并行异步传播数据。通过大规模压力测试,Quorum Store 在仅共识测试和端到端处理上分别实现了12倍和3倍的 TPS 改进,展现了出色的横向扩展能力和性能。
分片 (Sharding) 是eth2相较于eth1的诸多改进之一。“分片”是从数据库研究中借用而来,意味着整体数据的一部分。与数据库语境相同,在eth2中,分片意味着将整个系统的存储和计算分割为分片,并独立处理各分片,然后根据需求组合结果。确切来说,eth2将实现许多分片链,其中每个分片具有与eth1链相似的功能,这对于扩展性来说是巨大的提升。
终于,我们越过了“可扩展”技术的“泥淖”,来到了看起来非常美好的无限扩展技术。
通过对近年论文总结做的笔记,从个人角度思考共识发展,仅供参考。
当前以太坊网络双层质押(节点运营商和代理商),存在着中心化风险和不必要的共识层负担。本文介绍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方案。
POW:Proof of Work,工作证明。
比特币在Block的生成过程中使用了POW机制,一个符合要求的Block Hash由N个前导零构成,零的个数取决于网络的难度值。要得到合理的Block Hash需要经过大量...
文章回顾了比特币区块大小之争的历史,从大区块支持者和小区块支持者的不同视角出发,分析了双方的立场和争议焦点。作者通过阅读两本相关书籍,反思了当时的争议及其对比特币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对这种政治和技术冲突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