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探讨了当前数据可用性(DA)领域中三个主要项目:Celestia、Avail 和 EigenDA 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文章指出,尽管它们在技术上有相似之处,但长期目标各异,如同三国时期的魏、蜀、吴,各自侧重不同的优势领域。短期内,三者都在竞相提升吞吐量,这场性能之战的结果可能决定未来DA市场的格局。
Zaptos是一种新颖的并行、流水线区块链架构,旨在在维持高吞吐量的同时最小化端到端延迟。使用100个节点的地理分布网络,Zaptos实现了低于一秒的区块链延迟,吞吐量达到每秒2万笔交易(TPS),从而推动区块链在支付、DeFi和游戏等对延迟敏感应用的广泛采用。
本文介绍了如何有效地测量区块链系统的性能,重点关注延迟和吞吐量这两个关键指标。通过采用开放和闭环系统设计以及考虑请求的到达分布,提出了在实验中避免常见错误的方法。最后,通过定义服务水平目标(SLO)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公平比较,强调了在饱和点下进行操作的重要性。
本文探讨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平行执行技术在多个新一层区块链项目中的应用。这些项目,如Aptos、Sui、Linera和Fuel,旨在改善以太坊虚拟机(EVM)所导致的低吞吐量和效率问题。平行执行能显著提升交易处理速度和确认延迟,但同时也面临去中心化等挑战。
本文探讨了以太坊L1层扩容和blob扩容的问题,核心问题是:是否应该将网络吞吐量与本地构建者的能力解耦?如果解耦,是否还能保持本地构建者所保证的良好特性(如抗审查性、安全性和活跃性)?文章分析了协议角色、验证与构建的非对称性,以及网络吞吐量与本地构建者的关系,并提出了三个待实现的网络属性:抗审查性、目标吞吐量实现和区块生产活跃性。
Magicblock 的 Ephemeral Rollups 旨在解决 Solana L1 上的高延迟和吞吐量限制问题,以及 L2 链带来的流动性碎片化和互操作性问题。它通过创建临时的、高速的执行层,实现 10-50 毫秒的端到端延迟,并保持与 Solana 的同步,无需跨链桥或多链设置,并提供链上扩展功能,从而为开发者提供构建响应迅速、可扩展的区块链应用所需的快速、弹性和安全保障。
Base 团队致力于扩展其区块链平台,目标是在 2025 年达到 250 Mgas/s 的吞吐量。
Monad Labs 宣布完成由 Dragonfly Capital 领投的 19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旨在通过从根本上优化 EVM 来帮助去中心化扩展。Monad 正在构建一个新型 EVM 等效的 Layer-1 区块链,通过共识和执行方面的基础性改进,实现每秒 10,000 笔交易的高吞吐量,同时保持对现有以太坊智能合约和基础设施的支持。
本文深入探讨了区块链性能评估的挑战,强调了区分性能和可扩展性的重要性,指出传统上使用的延迟和吞吐量指标难以准确衡量,并受到诸如批量处理、拥塞和共识机制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此外,文章还讨论了交易费用在用户体验中的重要性及其复杂性,最后强调了在评估区块链性能时,收集和发布尽可能多的数据,并详细描述评估方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