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讨论了以太坊在支持大量验证者方面面临的挑战,以及由此产生的技术复杂性和效率问题。Vitalik 提出了一个哲学上的转变,即不再期望每个区块都由大量验证者签名,转而采用更小规模的验证者集合,并探讨了三种可能的方案:完全依赖去中心化 Staking 池、双层 Staking 机制以及轮换参与的委员会模式,旨在简化协议设计、提高安全性,并为轻客户端等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便利。
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格的签名聚合技术,特别关注了LaBRADOR方案在聚合Falcon签名方面的应用。通过基准测试,展示了该方案在证明大小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了验证时间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文章还对比了LaBRADOR与基于哈希的签名聚合方法,并讨论了未来可能的优化方向,例如多线程技术和委托技术。
本文深入探讨了在大规模共识系统中使用的签名聚合技术,特别关注了以太坊的Proof-of-Stake(PoS)区块链如何通过签名合并(Signature Merge)方案来解决bitfield合并问题。
本文档描述了基于哈希的签名聚合的不同方法,包括使用zkVM(如succinctlabs/sp1和openvm-org/openvm)以及直接使用电路(plonky3)。重点介绍了每种方法的源代码位置,以及电路方法的AIR traces的划分和作用。通过将电路分解为多个AIR traces,并使用lookup连接输入/输出,有效地处理非均匀计算,并提供了基准测试结果用于评估性能。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配对的数字签名方案BLS签名,重点讨论了BLS12-381椭圆曲线及其在签名聚合、多项式承诺和零知识证明等高级密码学协议中的应用。文章涵盖了配对的基本概念、BLS12-381椭圆曲线的数学结构、BLS签名的生成与验证过程,以及其安全性和潜在的MOV攻击。
该项目旨在研究一种新颖的共识机制,以实现具有动态可用性的单Slot最终性。当前以太坊使用的Gasper协议存在重组攻击和较长的最终确认时间等问题。该研究将深入了解现有架构,寻找新颖的设计,并考虑签名聚合的实际限制,目标是提出一个可行的、具有高经济安全性的单Slot最终性方案,同时满足动态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