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介绍了几篇零知识证明文章:入门zkSNARK, 从 QSP 到 QAP,Groth16 算法介绍, 今天这篇文章分享下利用 EYBlockchain 在以太坊上创建隐私币。
Polyhedra Network的zkBridge是区块链技术的重大进步,提供了安全的跨层网络之间消息和资产的传输解决方案。通过引入零知识证明和与EigenLayer的双重质押机制,网络解决了比特币在智能合约功能方面的限制,并增强了整个区块链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和信任度。这一系列创新不仅提升了跨链交易的效率,还为参与者提供了新的收益机会。
Zama 团队发布了 TFHE-rs (v0.6)、Concrete (v2.6)、Concrete ML (v1.5) 和 fhEVM (v0.4) 的新版本。
本文介绍了MOCA意大利黑客训练营CTF竞赛中一个名为“2+2=5”的密码学挑战,该挑战利用了修改后的Jolt zkVM。挑战要求参与者构造一个无效的RISC-V程序执行证明,利用Jolt库中的漏洞,使得程序输出错误的结果“5”,从而绕过服务器的验证并获得flag。
本文介绍了noname 2.0预览版的主要更新,包括支持泛型数组、通过Sonobe集成支持folding scheme、交互式在线 Playground、R1CS优化以及社区贡献的bug修复和功能改进。这些更新旨在提高noname语言的灵活性、效率和用户友好性,使开发者能够编写更复杂的ZK电路,并简化IVC应用的开发。
之前有一篇文章分析了 libsnark 源代码,ethsnarks在libsnark的基础上,实现了以太坊上与zkSNARK相关的智能合约和电路。
本文介绍了Aleo区块链平台及其上的Leo编程语言,Leo专注于开发具有强大隐私性的应用程序。文章详细阐述了Leo语言的基础知识,包括其语法、记录模型以及与链上状态的交互方式。此外,文章还探讨了Aleo程序中可能存在的潜在漏洞,例如整数溢出、未防护的程序初始化、Record的消费限制以及函数中信息泄露,并提供了避免这些漏洞的最佳实践。
本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Plonk证明系统,通过毕氏定理的例子,逐步拆解Plonk的限制式,并解释了相等限制式的概念。文章还对比了Plonk与Groth16在电路结构和约束方式上的差异,解释了Plonk中如何通过自定义逻辑门提高电路的灵活性,并对Plonk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总结。适合对零知识证明和SNARKs有一定基础的读者阅读。
交易隐私是零知识证明的一个应用方向。除了通过公链或者侧链实现交易的发送方/接收方以及金额隐藏外,Mixer,江湖人称“混币”,是在已有公链上实现交易的发送方的隐藏(匿名)。Mixer,就是将一些账户的资金“混”在一起,由公开的第三方代替发送方发起转账。这个第三方,被称为Mixer或者Relayer。本文分析以太坊上的三个Mixer项目的设计和性能。
Geometry是Kobi Gurkan 等人所在的一个新成立不久的研究组织,Kobi本人曾给ZK HACK 出过9道puzzles,这次又合作给出了这个关于Groth16延展攻击的新puzzle:ZK Hack x Geometry Puzzle I
本文是关于 Circle STARKs 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 Mersenne 素数域在 STARK 中的应用动机和背景。由于 Mersenne 素数域具有非常高效的模约简算法,但在传统 STARK 中无法有效支持 FRI/STIR,Circle STARKs 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在这些特定域上使用 STARK 更高效。
本文继续长篇大论零知识证明背后的机制原理,希望帮助大家理解这一类「现代密码学工具」的大致轮廓。本文约8000字,少量数学公式。
Ingonyama 于2024年11月11日举办了第三届 ZK Accelerate 大会,重点关注 ZK 产品和工程,包括技术讲座、小组讨论、演示和领先公司的参展摊位。本次活动汇集了近3000名参与者,展示了 ZK 产品和工程的日益增长的势头和广泛的兴趣。活动包含23场技术讲座、2个小组讨论。
本文深入探讨了零知识证明(ZKP)中可能出现漏洞的各个层次,包括电路层、前端层、后端层和集成层。重点介绍了用于检测电路漏洞的安全工具的现状,如静态分析、符号执行、动态分析、模糊测试和形式化验证等技术,并强调了在前端和后端层中发现漏洞的重要性,以及zkSecurity在开发相关安全工具上的努力。
zkSecurity 推出了一种名为 noname 的编程语言,用于编写 ZK 电路,该语言现在支持 R1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