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LayerZero V2,这是一个旨在实现不同区块链之间无缝通信的互操作性协议。V2版本通过引入去中心化验证器网络(DVN)和执行器,增强了安全性和灵活性,允许开发者根据应用需求定制安全堆栈,从而实现更安全、高效的跨链交互。
在不断发展的区块链生态系统中,一个挑战依然存在:区块链无法直接通信。每个区块链都像它自己的孤岛一样运作,彼此隔离且断开连接。如果我每次听到有人这样说都能得到一分钱就好了……桥和跨链协议试图填补这一空白,但它们通常是中心化的、复杂的且具有局限性的。LayerZero 应运而生——该协议打破了这些障碍,创建了一条开放的高速公路,让信息和资产可以在区块链之间自由流动。
LayerZero 经常被比作 TCP/IP(为互联网提供动力的通信协议),它将自己定位为一个通用翻译器,允许不同的区块链安全且无需信任地进行通信。想象一下,像在互联网上发送电子邮件一样轻松地在多个区块链上使用你的资产和应用程序。这就是 LayerZero 设想的未来,它有可能彻底改变 DeFi、NFT 以及其他领域。
LayerZero 的核心是实现不同区块链之间统一的数据和信息共享——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互操作性水平。
但为什么这很重要呢?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与多个链交互可能令人头疼。想想看:用户需要浏览不同的区块链,处理各种 gas 代币,并兼顾各种功能和延迟。这很复杂,而且他们交互的区块链越多,体验就越繁琐。
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挑战同样艰巨。利用多个区块链的独特优势来构建无缝应用程序需要将不同的系统整合在一起,而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一套复杂性。将所有这些抽象成流畅的用户体验并不容易。
然后是可组合性的问题。一个链上的协议可能不容易转移到另一个链上。为了让 DeFi 和 Web3 应用程序能够扩展,这些应用程序需要在链上流畅地工作,而不是保持碎片化。预计未来几年将有超过 1 亿的区块链用户,创建无缝的用户体验至关重要,而全链互操作性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
LayerZero 是一种领先的 omnichain interoperability protocol(全链互操作性协议)。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通用的消息传递原语——一种支持不同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之间无缝通信的框架。通过允许跨链的任意合约调用,LayerZero 消除了曾经使区块链孤立的边界,使开发人员能够创建真正的 omnichain applications(全链应用程序)。
LayerZero 围绕三大核心原则设计——不可变性、抗审查性和无需许可的访问——以体现开放、有弹性的数字经济的愿景。每个组件都经过精心设计,以支持安全、不可更改且无障碍的区块链交互。如果没有这三者,该协议将容易受到破坏,这就是 LayerZero 的构建旨在适应、扩展并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原因。
现在,让我们深入研究 LayerZero 的 architecture(架构)。
这不会是技术上的深入探讨,而是一个简单的分解,让你大致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要了解 LayerZero 的架构,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关键组件。从较高层面而言,LayerZero 由 endpoints(端点)、message libraries(消息库)、oracles(预言机) 和 relayers(中继器) 组成,每个组件在实现跨链通信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Endpoints
Endpoints(端点)是 LayerZero 架构的核心。每个连接到 LayerZero 的区块链都托管一个 endpoint(端点)——一个与 LayerZero 协议通信的智能合约。
将 endpoints(端点) 视为不同区块链上的入口点和出口点。它们是传递指令和数据的 messenger(信使),从而实现不同区块链之间的通信。
Message Libraries (Message Libs) 每个 Endpoint(端点) 都有一个 Message Library(消息库),用于管理消息如何在不同区块链之间发送和验证。
MessageLibs(消息库) 是一旦附加就永久存在的附加组件,允许 LayerZero 在不删除旧 MessageLibs(消息库) 的情况下引入更新。开发者仍然可以选择使用较旧或较新的 MessageLibs(消息库),就像应用程序可以选择使用较旧版本的软件一样。
Relayers and Oracles: The Off-Chain Components(中继器和预言机:链下组件) 虽然 endpoints(端点) 处理链上通信,但 oracles(预言机) 和 relayers(中继器) 处理链下验证,这对于安全的跨链交易至关重要。Oracles(预言机) 检索基本数据(如区块头),而 relayers(中继器) 通过提供真实性证明来独立验证此数据。这种两步验证可防止篡改,因为两个实体都需要相互勾结才能破坏消息。
Relayers and Oracles: Clearing Up the Misnomer(中继器和预言机:澄清误称) 在 LayerZero 中,oracles(预言机) 不参与获取价格数据或连接到外部系统等任务。它们的唯一职责是从源链中检索基本的交易详细信息。当用户或智能合约发起交易时,LayerZero 的 oracle(预言机) 会安全地获取并将此交易数据转发到目标链。但是,oracle(预言机) 并非单独运行——它只是验证过程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Relayers(中继器) 负责接收和提交交易证明,本质上是验证交易是否按预期发生。它们不仅仅是转发消息,而是独立确认消息在跨链移动时的完整性。这种双重验证设置(oracle(预言机) 传递数据,relayer(中继器) 验证其准确性)是确保安全的关键。
现在,让我们将所有内容整合在一起
以下是 LayerZero 中的验证工作方式:
LayerZero endpoint(端点) 检查:
虽然理论上很有前景,但实际上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发挥作用。
在 LayerZero V1 中,oracles(预言机) 和 relayers(中继器) 旨在成为独立的、去中心化的验证器,以确保安全且无需信任的跨链通信。
从理论上讲,任何实体都可以运行 relayer(中继器),从而实现灵活性和去中心化。但是,在实践中,几乎没有人构建它。因此,大多数应用程序默认使用 LayerZero Labs 的 relayer(中继器) 和受信任的 oracles(预言机),如 Chainlink 或 Google Cloud。
运行 relayer(中继器) 需要大量资源,包括每月处理数十亿个 RPC 调用、管理实时定价以及确保安全执行。这种复杂性产生了一个 bottleneck(瓶颈):如果 LayerZero Labs 的 relayer(中继器) 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可能会遇到停机时间。 这种运营风险损害了协议的无需信任性质,促使人们需要更强大的解决方案——从而导致 V2 的 Decentralized Verifier Networks (DVNs)(去中心化验证器网络)。
什么保留了下来? 底层基础设施仍然存在:不可变的智能合约(或 endpoint(端点)),部署在 LayerZero 支持的每个链上,MessageLibs(消息库) 是仅附加的。这些层被构建为核心基础——不可更改。
什么改变了? 在 V1 中,relayer(中继器) 负责验证和执行。这种设置创建了一个潜在的单点故障;如果 relayer(中继器) 出现故障,则无法处理交易,从而导致瓶颈。虽然此问题未在 V1 中实现,但该结构仍然存在理论风险。但是,在 V2 中,执行是无需许可的,并且在协议的验证过程之外运行。
在进一步讨论之前,让我们介绍两个新术语:DVNs (Decentralized Verifier Networks)(去中心化验证器网络) 和 Executors(执行器)。
Decentralized Verifier Networks or DVNs(去中心化验证器网络) 简而言之,DVNs(去中心化验证器网络) 是负责验证使用 LayerZero 的应用程序跨链发送的消息的实体。任何有能力进行跨链数据包验证的实体——包括 native bridges(原生桥)、third-party bridges(第三方桥)、middle chains(中间链) 和 oracles(预言机)——都可以注册为 V2 中的 DVN(去中心化验证器网络)。此外,应用程序可以选择 DVN(去中心化验证器网络) 的独特组合(如下所述)。
Executors LayerZero 中的 Executor(执行器) 处理目标链上的交易执行,通过处理 gas 费用来简化最终用户的流程。它以原生代币的形式提供源链上 gas 费用的报价,然后在目标链上自动执行交易。与选择 DVN(去中心化验证器网络) 集类似,应用程序可以配置它们想要使用的 Executor(执行器)。LayerZero Labs 提供默认的 Executor(执行器),但应用程序可以选择或开发自己的 Executor(执行器)。或者,应用程序可以选择在没有 Executor(执行器) 的情况下运行,从而允许最终用户通过 LayerZero Scan 手动触发交易。这种设置降低了技术要求,增强了竞争,并提高了“活性”。如果一个 Executor(执行器) 失败,另一个可以无缝接管,从而保持交易的进行而不会中断。
A Universal Toolkit for Devs(面向开发者的通用工具包) V2 确保开发人员更多地关注构建独特的功能,而更少地关注为跨链兼容性而调整代码
An Immutable Core with Configurable Layers(具有可配置层的不可变核心) LayerZero 上的应用程序可以灵活地选择 DVN(去中心化验证器网络)、Executor(执行器) 和其他安全设置的独特配置,以满足其特定需求。这种选择形成了应用程序独特的 Security Stack(安全堆栈)。
V2 旨在让应用程序控制其安全性。它没有强制使用单一验证方法,而是允许开发者选择最适合其需求的方法。因此,adaptability(适应性) 使安全性能够随着研究和项目发展的进步而发展,而不会牺牲长期安全性。
这与大多数消息传递协议形成对比,后者通常对所有项目使用共享安全模型——通常是固定的_validator set(验证器集) 或 middlechain(中间链)。这种一刀切的模型通常使项目为不必要的安全性支付过高的费用,或者为关键保护支付不足。
Custom Quorum for Security (X of Y of N)(用于安全性的自定义仲裁 (X of Y of N)) 通过“X of Y of N”模型,应用程序可以为消息有效性 established(建立) 特定的批准规则。
例如,“1 of 3 of 5”表示:
这样,应用程序对消息具有最终决定权,从而增加了强大的安全层,以防御任何潜在的恶意活动。
举例说明 假设,App X 是一个游戏平台 (NFTs<$1),每秒处理数千个跨链交易,但并不太关心每个交易的超高安全性。它可以选择 3 of 5 阈值,仅需要 5 个验证器中的 3 个来确认消息。为了平衡成本和速度,它从 AWS、Google Cloud 和 Chainlink 等信誉良好的服务中选择验证节点,再加上它自己的一些数据中心,从而确保足够的安全性,而无需为过度的验证支付过高的费用。
App Y 是一个 DEX,用于处理高价值的跨链资产转移,它优先考虑安全性和冗余。它可以选择 10 of 15 阈值,这意味着它需要 15 个验证器池中的 10 个来批准每条消息。它可以选择 Google Cloud、IBM 的 Blockchain Platform、Chainlink 等验证器,并包括 Wormhole 或 Axelar 等竞争解决方案,以实现额外的冗余。
因此,LayerZero 的 Security Stacks(安全堆栈) 通过让开发者自由选择和自定义其安全设置来消除 vendor lock-in(供应商锁定)。这意味着应用程序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调整、组合或更新验证方法,从而确保安全性符合其特定要求。
因此,回到已更改的内容,V2 将执行与验证分开。验证和安全性保持灵活,DVN(去中心化验证器网络) 接管 oracles(预言机),而 Executor(执行器) 替换 relayers(中继器) 以实现高效执行。
此外,V2 使开发者有机会按顺序或以任何实现最大吞吐量的方式执行交易。
通过分离这些角色,LayerZero 确保消息不会被篡改(抗审查),并且始终会被传递(保持活性),使其成为连接区块链的安全、不可阻挡的方式。
LayerZero V2 的模块化——通过可自定义的 DVN(去中心化验证器网络) 和 Executor(执行器)——使开发者能够无与伦比地控制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将其定位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并推动 DeFi、NFT 和 Web3 走向更加一体化的未来。
事实上,本文仅触及了 LayerZero V2 所能提供的功能的皮毛。这个领域有大量具有突破性的技术和创新,值得更深入的探索,远远超出了我们在这里可以涵盖的范围。敬请关注我们的下一篇文章。
如果你觉得这有帮助,请订阅/关注我们以提供支持。
Everythingblockchain — Freethinkers(自由思想家), Writers ✍, Blockchain explorers 🔭(区块链探索者)
致力于简化链 metaverse(元宇宙) 的不同区块
社交媒体
通过这项工作提供的信息仅用于教育目的,不得被视为投资建议。正确呈现任何信息的任何疏漏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不承担与使用此内容相关的任何责任。
- 原文链接: medium.com/coinmonks/lay...
- 登链社区 AI 助手,为大家转译优秀英文文章,如有翻译不通的地方,还请包涵~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