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加密货币交易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分析了自建钱包基础设施与使用钱包即服务(WaaS)的优劣势。文章强调,在牛市期间,WaaS能够帮助交易所快速集成新链、安全扩容并满足用户需求,从而更具优势。Cobo 的 WaaS 解决方案集成了多种钱包技术,并持有 SOC 2 和 ISO 27001 认证,能够显著提升交易所的安全性和效率。
本文对比了多签和MPC钱包在加密货币交易所中的应用。多签钱包简单易用、链上透明,但可扩展性受限、操作延迟且成本较高。MPC钱包通过密钥分片技术,实现了无单点故障、跨链兼容和运营效率的提升,更适合现代交易所的需求。文章还分析了两种方案分别适用的场景,并指出MPC是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未来。
加密货币交易所正面临日益增长的网络攻击威胁,黑客利用社会工程学、恶意软件和供应链漏洞等手段入侵交易所。Cobo 通过多重安全措施,如多因素认证、MPC钱包、安全API和实时监控,帮助交易所应对这些威胁。文章还列举了多个交易所被攻击的真实案例,强调了交易所实施全面安全策略的重要性。
WazirX交易所多签钱包被盗,损失超过2.3亿美元,攻击者通过诱导签名者签署合约升级交易,转移了钱包资产。分析表明,Liminal平台风控不严格,WazirX没有仔细核对硬件钱包签名内容是主要原因。Cobo提供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和安全技术支持,通过多重风控、安全钱包技术和安全应用Cobo Guard等措施,帮助客户抵御网络攻击。
本文是Cobo密码知识讲堂的第五讲,主要介绍了聚合签名的概念、算法组成、与门限签名的区别、设计难点、面临的安全风险以及抵御手段,并详细描述了BLS聚合签名和Schnorr聚合签名这两个典型算法实例。聚合签名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密码学组件,能够有效“压缩”多个主体的签名,实现对多个签名“批量”验证的效果。
本文是Cobo密码知识讲堂的第四讲,主要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的ECDSA门限签名算法。文章构建了一套评价体系,包括门限最优、交互轮数、安全性(安全假设、攻击模型、通用组合)和可审计性等关键指标,并对现有算法在这些指标上进行了横向比较,最后为未来ECDSA门限签名算法的设计提供了指导方向。文章还列举了业内热度较高的算法和开源库。
本文是 Cobo 密码知识讲堂的第三讲,主要介绍了 ECDSA 门限签名算法。
本文是 Cobo 密码知识讲堂的第二讲,主要介绍了 ECDSA 签名算法及其门限化设计。文章详细阐述了 ECDSA 算法的产生背景、算法流程,以及 ECDSA 门限签名方案的研究现状、算法组成和关键设计,并从门限最优、低算法复杂度、可审计性和高安全性等方面给出了 ECDSA 门限签名算法的评价维度。
本文介绍了门限签名的概念与应用。首先阐述了数字签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随后引出解决单点失效风险的门限签名概念,并比较了门限签名与多重签名的优势,如灵活性、匿名性和可扩展性。最后,探讨了门限签名在区块链领域中的典型应用,包括保障账户安全、跨链资产锁定和共识机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