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质押让质押资产的安全信任被二次利用,从 EigenLayer 到 Babylon,形成共享安全与经济杠杆化的新生态。但信任复用也意味着风险共振。本文深入解析再质押的经济逻辑与风险边界,探讨未来的安全模块化趋势
链上 AI 是智能与信任的融合体。它让 AI 拥有钱包、身份与经济行为,能自主执行任务、赚取收益、参与治理。本文深入解析链上智能体的结构、运行逻辑与经济模型,描绘机器迈向自主经济体的未来。
去中心化存储从 IPFS 的分发网络,进化到 Arweave 的永久档案,再到 EigenDA 的数据可用性层。本文解析三者在结构与激励模型上的差异,揭示存储如何成为模块化区块链的关键基建
隐私计算让区块链不再是“裸奔的账本”。通过 MPC、FHE、TEE 等技术,实现数据可用而不可见。它为隐私金融、AI 推理、合规计算等场景提供基础设施,让信任与隐私得以并存
L3 并非单纯的扩容层,而是为特定场景量身打造的可定制执行域。通过递归证明、差异化数据可用性与共享排序层,L3 实现性能、隐私与成本的再平衡。它重塑了区块链的分层逻辑,让 Rollup 生态走向模块化与应用专属化的新阶段
可验证计算让“计算结果可信”成为可能。通过零知识证明、SNARK、可验证执行环境等技术,链下计算的正确性也能被链上验证。本文深入解析其原理、典型应用与在 AI、预言机及 Layer2 扩容中的关键作用
AI 赋予机器智能,Web3 赋予系统信任。当智能与信任结合,AI 的决策可被验证,数据可被确权,模型训练更透明。本文探讨 AI 与 Web3 的融合方向,包括数据经济、AI DAO、智能合约自治,以及去中心化算力市场的未来
在去中心化的世界里,身份不再由中心机构颁发。DID(去中心化身份)让用户真正拥有并掌控自己的数字身份数据,实现跨平台可验证的信任体系。本文介绍 DID 的原理、组成、应用及其在 Web3 社交与数据隐私中的核心价值。
再质押(Restaking)让同一笔质押资产可为多个协议提供安全。EigenLayer 通过信任复用与 AVS 生态,构建出共享安全的新范式,提升资本效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风险与治理挑战。
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的信任核心。它让分布式节点在无信任环境下达成一致。本文梳理 PoW、PoS、BFT 等主流机制的原理、优缺点与演进趋势,解析安全博弈与设计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