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三张牌照给了谁?

香港金管局于2025年7月至8月间公布首批稳定币牌照名单,京东科技、渣打银行联合体以及蚂蚁集团(通过蚂蚁国际)成为幸运的首批获牌企业。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香港在亚洲稳定币监管以及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领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剖析首批牌照背后的背景、三家获牌企业的核心

香港金管局于2025年7月至8月间公布首批稳定币牌照名单,京东科技、渣打银行联合体以及蚂蚁集团(通过蚂蚁国际)成为幸运的首批获牌企业。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香港在亚洲稳定币监管以及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领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剖析首批牌照背后的背景、三家获牌企业的核心优势,以及这一举措对加密货币和跨境支付行业的深远影响,为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全面且深入的洞察。

香港稳定币牌照的背景 香港金管局早在 2025 年 5 月 21 日就通过了《稳定币条例》,并在 7 月至 8 月间正式发放了首批稳定币牌照。其目的在于规范港元挂钩稳定币的发行以及跨境支付业务。根据该条例,获牌企业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条件:

  • 100%优质资产储备:稳定币必须以 1:1 的比例由高流动性资产(例如现金或者政府债券)来支持。
  • 最低实缴资本:发行人需要持有 2500 万港元的实缴资本。
  • 合规与透明:企业要定期披露储备资产的构成情况,并且接受反洗钱(AML)和客户识别(KYC)审查。 首批牌照的发放,不仅顺应了全球稳定币监管的大趋势(比如美国的《GENIUS 法案》),还进一步巩固了香港作为亚洲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从市场数据来看,全球稳定币市场总值已经突破了 2300 亿美元,香港在监管方面的先行一步,将有力地推动 RWA 资产代币化和跨境支付的创新发展。

三家获牌企业的核心优势 京东科技:跨境 B2B 支付的先锋 京东科技凭借在香港金管局 RWA 沙盒测试中的出色表现,成功跻身首批获牌企业之列。其核心优势十分显著:

  • 技术创新:主导开发了跨境 B2B 稳定币支付系统,极大地优化了企业间的交易效率。
  • 合规清算通道:与华峰超纤展开合作,整合了 SWIFT 和 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双网络,能够提供高效且合规的清算服务。
  • 市场布局:聚焦于 RWA 代币化,业务覆盖供应链金融、贸易结算等多个领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支付解决方案。 京东科技的稳定币业务预计将提升香港在全球 B2B 支付市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亚洲供应链金融领域。

渣打银行联合体:传统金融与区块链的融合 渣打银行联合体(包含 Animoca Brands 和香港电讯等合作伙伴)依托传统银行体系的优势,成为稳定币领域的强劲竞争者。其关键优势如下:

  • 跨境支付专长:积极推动港元挂钩稳定币在跨境贸易和金融服务中的应用,业务覆盖东南亚和中东市场。
  • 多币种清算能力:整合了美元、港元和人民币清算网络,有效降低了跨境交易成本。
  • 监管信任:作为传统银行,渣打在合规性和风险管理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深受机构投资者的信赖。 渣打的稳定币计划将进一步加强传统金融与区块链生态的连接,助力香港成为全球金融枢纽。

蚂蚁集团(蚂蚁国际):全球化布局的引领者 蚂蚁集团通过其国际业务板块蚂蚁国际获得牌照,充分展现了其在全球区块链支付领域的宏伟雄心。其核心优势包括:

  • 全球化战略:同步申请新加坡和卢森堡稳定币牌照,计划通过区块链平台 Whale 优化跨境支付效率。
  • 技术合作:与恒生电子、朗新集团等技术伙伴携手合作,布局能源 RWA 代币化,探索绿色金融新场景。
  • 生态整合:依托支付宝庞大的用户基础,蚂蚁国际的稳定币有望在零售和跨境电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蚂蚁集团的加入将加速稳定币在消费金融和 DeFi 领域的渗透,为香港金融科技生态注入全新的活力。

牌照的意义与行业影响 香港首批稳定币牌照的发放,标志着其在亚洲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根据金管局的数据,香港的稳定币监管框架相较于新加坡(2023 年实施)和英国(尚未完全落地)更为成熟。首批牌照的实施将吸引更多全球企业落户香港,推动 RWA 代币化在房地产、供应链金融和碳信用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点赞 0
收藏 0
分享
本文参与登链社区写作激励计划 ,好文好收益,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TechubNews
TechubNews
基於人工智能的信息聚合交互式社交資訊流媒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