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所有人都知道X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都知道X,以及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都知道X,就像是在拜占庭将军问题里的那样——这是个分布式数据处理中的经典的困难问题。
继续来读经典论文吧ヾ(◍°∇°◍)ノ゙
区块链技术的火热推动了传统分布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来看,基本脱离不开传统分布式系统跟密码学的核心技术。那么区块链技术真的值得去研究吗?是区块链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区块链?本文从一个分布式系统研究者的角度来理解区块链。
本文深入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及其共识机制,涵盖了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的构成和功能、以及有向无环图(DAG)在去中心化网络中的应用。文章详细分析了各类共识协议,如工作量证明(PoW)和权益证明(PoS),并探讨了网络层中的容错机制,信息传播以及拜占庭容错的实现机制,逻辑清晰且内容丰富,是一篇优秀的技术性文章。
这篇文章详细阐述了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 PoS)共识算法的原理、实现以及与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 PoW)的比较。内容涵盖了PoS的优势、与拜占庭容错理论的关系、无利益在独立链问题的解决方法、经济最终性等深层次问题,结构清晰且逻辑严谨,适合有一定区块链知识的读者。
本文作者Nick Szabo作为密码学专家,认为安全协议设计中引入受信任第三方(TTP)会引入安全漏洞,增加成本和风险。文章提出了一种设计安全协议的方法论,即并行设计受信第三方和需要这些第三方的协议,并且探讨了通过分发TTP资格来降低成本和风险的安全机制,强调了最小化对受信任第三方依赖的重要性,并讨论了私有财产保护中避免依赖TTP的策略。
文章详细介绍了Casper共识算法中的最小惩戒条件,阐述了如何通过经济惩罚来实现拜占庭容错和异步安全,并解释了“经济最终性”的概念及其在权益证明研究中的重要性。
为什么比特币 10 分钟出个块,每个块的大小 1 MB?
本文深入探讨了区块链共识机制及其安全性影响,讨论了工作量证明(PoW)、权益证明(PoS)及其变种、拜占庭容错(BFT)等机制的优缺点和安全风险,并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以太坊经典、Solana和Avalanche等区块链网络中出现的共识失败事件,最后展望了未来Web3安全共识的发展方向。
本文讨论了Pod协议,这是一种新型共识机制,通过消除副本间通信,实现了一轮往返的最佳延迟(约200毫秒)。尽管其属性弱于完全顺序广播,Pod仍然在拜占庭副本面前保持审查抵抗和责任性,并且实现了低延迟,适用于支付、拍卖和去中心化数据存储等多种应用。
本文作者 Hugo Nguyen 深入探讨了权益证明(PoS)机制中存在的私钥攻击问题,将私钥攻击分为旧私钥攻击和现有私钥攻击两类,并分析了 Tendermint、Casper 和 DFINITY 等 PoS 实现方案在面对此类攻击时的不足之处。作者强调了“无法伪造的奢侈消耗”在比特币中的重要性,并指出 PoS 协议设计者常常忽视这一点。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一种能够实现99%容错共识的算法,探讨了在不同假设下共识算法的容错能力如何随着参与者和观察者的配合而增强。文章从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展示了具体算法的步骤,包括如何通过签名的使用实现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以及如何与现有的共识算法相结合以提高稳定性和容错性。
pBFT为什么不要三个阶段,看完你就知道。
本文解释了Klaytn网络在2021年11月13日经历的网络中断事件,强调了Klaytn区块链在一致性(Consistency)和可用性(Availability)之间的权衡选择。Klaytn优先选择数据一致性,因此当出现违反加密验证规则的交易时,网络会选择停止服务以保证数据完整性。
本文深入探讨了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共识机制、数据层、网络层以及模块化架构,着重分析了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验证者联盟、数据篡改、DDoS攻击等,并提出了相应的缓解策略。强调了对区块链协议进行威胁建模的重要性,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